大学治理与学术自由的同一性探究
2018-03-29孙刚成拓丹丹
孙刚成,拓丹丹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延安 716000)
■大学治理专题
大学治理与学术自由的同一性探究
孙刚成,拓丹丹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延安 716000)
大学治理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实现的关键在于学术自由的彰显和大学内部治理与学术自由的相得益彰。从学理上分析,大学治理的根本取向是促进学术自由、自觉地发展和繁荣,学术自由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学术自觉、自为地有序发展和繁荣,二者从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实体虽然存在对大学的规制缺陷,但市场经济的自由而内在有序竞争和大学的自由而有序发展之间又存在内在的逻辑协同性。遵循这一内在协同性,在国家、市场和大学的互动协调中彰显学术自由的魅力将是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和创新方向。
大学自治;大学治理;学术自由;市场经济
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中央编办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众多的教育改革期待。《意见》聚焦高校各项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关注高校自主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议题,是对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行政规制变革的经验凝练与思路厘清,是对高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理性回应,更是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能否实现的现实考量[1]。同时,它意味着我国大学的治理取向在逐步向大学治理现代化靠近,让高校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实现充分发展,秉持学术自由的理念,弘扬大学精神有望呈现新的进展。基于这一问题,从大学治理的根本取向和学术自由的价值取向两个层面的学理分析可以发现,大学治理与学术自由具有内在同一性,即现代大学治理必须在保障学术自由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让大学治理更好地服务于学术自由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同样需要让大学在合理规避市场经济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通过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完善来保障学术自由的实现,并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观念指导。
一、大学治理的根本取向
大学治理是维护学术生命和学术工作的必要途径,旨在维护学术秩序,为学术人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学术环境,尽最大可能解除束缚学者头脑的桎梏,使自由的科学探究精神弥漫在大学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学的治理富有生机与活力。大学治理不同于其他机构的治理。大学是人类高层次文化沉淀的殿堂,是满载理性与感性精神的集合,大学治理有它独特的文化韵味。这种治理方式往往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却能让你时刻感受到,它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每个大学人的精神世界,是一种需要用心灵感受的存在。
(一)大学治理的根本取向在于学术自治与繁荣
大学自诞生以来就受到来自政府、教会和各种世俗势力的干扰与控制,自治是大学与各种力量经持续斗争而争取到的权益和学术保障,在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大学与大学人不断摆脱各种冲突与束缚,从而获得相对的自由,得到大学内部自治的权利[2]。不过,大学自治是相对的,是在一定界限范围内的自治,不存在绝对的自治。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尽可能减少对它的束缚与干扰能扩大大学自由探究学术的空间。与此同时,大学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理应在适当范围内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应答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实现大学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大学自治是针对大学内部而言的,是大学自身对内部管理所拥有的权利,旨在实现对大学发展规划、教学研究与招生考试等内部事务的自我决策与有效管理。在大学内部事务的管理中,应最大限度地彰显大学自由办学的理念,尽可能地减少外在权力的干涉,因为外界权力的干预极易损伤大学的精神与理念,扭曲大学的发展取向。大学是学者进行深层思想交流与问题研讨以及学术创新的主要场域,强制或压迫将会压抑人的独特个性与精神理念,导致学术之源干涸,扭曲大学人的精神,造成科学研究的沉寂与大学之道的变异。这就意味着,政府与外界力量对大学施加的影响不能违背大学的办学宗旨与理念,尤其是不能违背自由探究学术的原则与精神,而应给予大学内部治理以充分自由,尊重大学治学的自主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自治是相对的,重在体现学术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大学治理随着社会的进步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与大学自治是一脉相承的。
大学治理与大学自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实现大学的学术自由与彰显大学的民主精神去推动大学的创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文化繁荣。大学自治推进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大学治理是大学实现自治的落脚点,是实现大学宏伟目标的制度理念以及构建学术规范的法律保障。大学治理强调大学的基本精神诉求和价值遵循,即自由探究学术的根本使命。大学治理的要旨在于构建平等、有序的学术秩序,学者们的自觉意识是构建有效的学术秩序的前提与保障,由此形成一套共同遵守的规则与规范,在抵制外界干扰的同时又防御内部人治的随意性,提高大学存在的有效性和价值性,彰显大学之精神,保障学术之自由[3]。大学应制定各项章程,在新的发展时期,理性认识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定位,用知识共同体标准重塑具有时代意义的大学,使合作、共享、创新、发展、绿色与平衡成为大学治理的价值选择。
(二)大学治理的终极目标是彰显学术自由与自治的创造力
大学治理是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它源于大学的独立精神与价值体系,是大学精神和价值体系外化的制度形式。大学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精神的自由交往,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学术的潜心探索,是为了人的精神世界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大学治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是各种力量之间相互协调与制衡的动态过程,它不是某种死板规则或既定程序的一种活动,也不是一种强迫性制度,而是强调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多元互动[4]。因此,大学治理本质上是为了构建民主、平等的秩序,实现大学人精神的自由和独立,形成学术探究与大学治理之间的良性循环。
大学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治理,即对教师和学生的治理,其目的是为他们提供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并提高成效的便捷服务,治理的结果则是为了学术的充分和自由发展。大学是进行教学、科研探究的机构,聚集并调动各种力量以实现自由探究学术的目标是大学治理的应然追求。大学治理就是要突破传统管理方式下政府对大学管理的唯一权威,改变政府对大学的垄断控制,让学术系统内部的个人力量或团体机构、组织能够共同参与进来,实现更高程度的权力平衡与责任共担,共同为实现大学教学科研的更好发展服务[5]。作为学术活动保障核心的校长在大学治理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是大学治理能否走向现代化的守护者与引领者;作为学术活动实践主体的教师在大学治理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的教学方式、品德行为、科研思想、学术高度等对学生和整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深远。
大学是进行科研探究和学术创新的特殊机构,大学治理需要遵循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方关系来推动大学的发展。大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和严谨、浓厚的学术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实现创新与变革,才能孕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大学人要为学术钻研和探究而存在,大学治理要为学术的自由发展而设计,大学治理要为实现学术自由而塑形。大学治理的本质不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更不是为了使大学成为政治的附庸或智囊团,而是为了使大学回归本真,溯源本质,促进人类更好地实现精神的发展和自我实现[6]。因此,大学治理的本质是借助学术的自由发展促进人的完善与精神充实。
二、学术自由的价值取向
学术自由是对思想自由的传承与弘扬,学术自由的氛围造就了大学朝气蓬勃的生命气息,学术自由涵盖探索真理的自由、科学研究的自由以及教与学的自由。学术自由最本真的取向是“人本”取向,即学者们通过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而成为一个个完整的人,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成为一个个灵魂健全与自我完善的人[7]1。自由是人生所向往的,学术自由是大学人之本性追求,是造就健全人格的必要氛围和条件。大学学术自由的价值就在于让人在自由的陶冶中实现对真理的本然之思,进行独立的、求真的探究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实现学术创新的目标。
(一)自由求善的人文使命
人类的本真教育一直坚持自由求善的人文使命,尤其是欧洲中世纪大学奠基以来,所有世界一流大学都始终如一地坚守了这一人文使命。求善是大学教育的基本方向,自由是大学教育的学术状态,也是求善得以彰显的必要保障。论及学术自由的价值,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学术自由之于追求真理的重要意义,或是它对于政治、经济或文化的工具性价值,却忽视了它对于学者自身及其共同体的价值[8]。自由思维是人所特有的精神禀赋,究其本质,“人”才是学术自由的价值起点和基本归宿,学术自由的起点是人为了完善自我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实践探索与思想体悟,而终点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学术自由是学者追求灵魂完善的精神保障,是学者共同体的内在需要,是解开人的头脑与精神束缚的必要条件。它旨在去除外在的强迫,维护人性的尊严,彰显学术的人本价值和本质诉求。
学术自由的理念注重人的本体价值和人性潜能的发挥,旨在让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向善自觉且个性鲜明的个体。在自由的氛围里,学者们自主进行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认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通向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者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学术自由指学者们进行学术探究与传播活动的自由,学术活动是学术自由的媒介,学术自由最终指向的是人类共同体的发展。学术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者为中心的制度理念,让学者们拥有积极认识自我的环境,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使蕴藏在自身内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以自由舒展。发自内心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通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积极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是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的需要,不懈的探索是学者的精神特质,学者们通过体验高层次的心灵滋养与精神享受,最终在丰富且极具创造性的学术活动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走向自我的全面发展。
学术活动的本源目的是求取人的最佳发展,即在理想的陶冶中逐渐成为富有内涵的完善个体,消除与外界其他一切事物的冲突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学术精神的崇高性决定了学术探究是一条孤独超越的道路,只有不断丰富内在精神,学者们才能在学术领域陶冶性情,释放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具有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主体。
(二)独立与求真的思想使命
独立既是人的一种决断权利又是一种行动权力和自我感觉,是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种精神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境界。求真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诉求,也是独立的基本保障和前提。二者的结合是学术自由的价值取向之一,是学术自由的思想使命和应然状态,旨在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获得精神独立,培养属于自我的真知意识与行为自觉。
学术探索要求学者具有无止境的求知欲,认知活动需要内部机能的驱使与推动,而认知的目的是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独立[7]113。学术独立的浅层含义是学者个人思想的独立,深层含义是学术独立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外在力量获得自身的创造性发展。学术的意义在于求真求实,在于对真理的不懈探索,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在学术追求的道路上都是平等的[9]。学术若是依附于其他权力或利益集团,必将导致学术思想痼弊、学术精神凋零和学术灵性陨落,所以为了维护学术的繁荣发展,学术独立理念应内化在每个大学人的精神和行为之中。学术独立是学者学术求真意识的觉醒,也是学术求真的前提条件,独立的学术探究精神也有利于维护学校的独立性。坚持学术独立是学者展现自我独特性的行为方式,这种独特的学术行为是区别于他人而融于时代的,它展现的是学者符合时代潮流的学术思想与永恒追求。
证明 假设为X的一个犹豫模糊滤子,且X( = ∅,则存在x ∈ X( 即 ⊇ γ.由(HF1)知, ⊇ ⊇ γ,这表明1 ∈ X( 令x,x → y ∈ X( 则 ⊇γ且(x → y) ⊇ γ.由(HF2)知, ⊇ ∩ (x → y) ⊇ γ, 即y ∈ X( 同理可证,若x,xy ∈ X( 也有y ∈ X( 这表明,X( 是X的滤子.
学术自由的活动主体是学者,学者在自由探究学术的过程中不仅是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者与布道者,更是推动人类发现宇宙万物的真理和真相、继而推动人类适应和改造世界并推动人与世界和谐共存的践行者,所以学者的幸福通常在于对真理的冥想、探究和践行之中。真理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年轻一代在不懈的探索中逐渐培植成长起来的,经过高雅学术的洗礼与陶冶而走向澄明。学术自由的光芒在于学者之间思维的交流与激荡,学者们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逐渐靠近真理或发现真理,而真理又只有时刻浸润在学者共同体的生命体验过程之中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哲学领域,探索真理是摆脱愚昧的通途,学术探索是为了学术而求真,为了求真而学术,为了学术而成真人,为成真人而不懈地致力于学术。只有如此而求的学术和学术成果才可能具有活跃的生命力,才可能经久不衰。一旦学术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潭或掉进功利的陷阱,学术的生命力和灵性就随之消失。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为求真而进行的学术探究也将永不停息,这意味着任何时期的学术探索都具有存在的意义和活力。反过来,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和争鸣有利于学者共同体思想与认知的完善,从而形成学者们虚怀若谷的学术品格和从善如流的求真精神。
(三)求新求进的创新使命
求新求进是学术自由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术自由需要实现的创新目标,唯有不断创新,学术自由的权威性才可能得以维持,才可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文化价值理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学者的精神与心灵,让他们在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与无限趋向完善的精神境界,形成自觉自为的批判精神与文化品格。学术自由的人本取向造就了学者完整、健全的人格,在学术探究过程中秉承独立、求真的探索认知方式,而创新意识就萌发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学术自由的理念照亮了创新的思想[10]。学术自由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学术创新的源泉;学术创新是学术自由的生成物,是学术研究的精华所在。学术创新需要的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风格迥异的思维方式,敢于突破一切思想枷锁,挣脱束缚头脑的镣铐,以新的研究方式认知事物,产生新的理论观点。所以学术自由保证了学术创新,学术自由的氛围造就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探究习惯。
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源泉和动力,具有彰显大学生命活力的功用,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教育是深入大学人灵魂与精神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人深具内涵的自由,让人领悟科学存在的统一性并具备创造力[11]。学术自由旨在培养大学人的创造与创新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大学人的创造性思维,在理性的沉思中辨章学术、考镜学术之源,运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新的探究方式追求学术之原创。大学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内涵,是特殊的研究高深学问之实体,它既是实施教育的机构,也是进行研究的机构[12]。大学教育着眼于增强大学人的理解力与敏锐的感知力,注重引导大学人进行思考活动而不是静坐冥想,强调学术精神的生成与迸发,培养学术人创新思维。学术创新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也是学术自由的内在需要与指向,还是大学支撑国家创新和人类发展进步的源泉。学术创造需要学者具有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者展现自我价值的结晶,也是其完善自我的必经之途,更是保障学术繁荣、弘扬大学精神的根本所在。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治理与学术自由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间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成了大学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难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忘记其办学的本质而沦为为社会大批量制造人才的工厂。为此,大学一定要保持自己傲然的姿态,维护大学的纯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要善于把握规则,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其发展既要与市场经济划清界限,又要与市场一道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且超越市场经济单纯追求利益的目标。大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的影响和制约,追求独立、自主、自治的传统决定了自身发展与市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大学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时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其发展理念也相应地有所改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要积极抓住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谨防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的规制与游离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逐步趋向新的繁荣,这些发展变化对人才与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形成了一种促使大学变革自身、超越传统的综合张力,呼唤大学因应社会潮流和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期待大学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经济体开始通过以经济资助、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来影响大学的发展。当下,大学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教育正在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一些大学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在学术研究上往往投大众之所好而忘记了自己的本然追求,导致学术研究范围变得狭隘,只注重实际效用,影响了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及其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7]140。真正的学术研究者生存在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活动中,科学研究是他们的生命与灵魂,本真的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那些可了解、可学习的客观物质的研究,更是对那些未知的、不可了解的事物的探究。当前很多大学的学科设置都是统一规划的,学生的学习是有计划的固定模式,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产生独立思想的可能性,很难再培养出具有精辟见解、独立个性和学术风骨的优秀学者,只剩下众多拥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产业工人或利益追逐者。如果大学只是一味地迎合市场与社会的需要进行工作,必将失去其神圣性而沦为文凭制造工厂。大学的使命在于既要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更要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精神的完满和社会的创新和谐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切实放权,通过赋权平衡大学与市场的冲突和矛盾,让经济的规制游离于大学之外,让大学顺着自身内在的逻辑向前发展,保持自由、独立的发展方向,以保证大学理想——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以及生命的精神交往——的实现。市场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市场的介入也使大学的发展面临不稳定和无序的风险,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与管理,政府的有效调控是促进大学与市场平稳发展的必要手段[13]63。当下,我国政府对高校推行简政放权的治理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还需要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当然政府的宏观监督依然必要。
(二)市场和大学的互动与共赢
大学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教育理念与市场理念的差异是当下大学发展面临的一对特殊矛盾。大学教育旨在培养身心健康与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大学的发展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而市场的首要目标是利益的获得,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大学以最低的经济消耗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提供能直接为他们创造利润之人。二者的理念在本质上并不对立,它们之间的矛盾也并不是不可调和,重要的是如何在不违背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下应对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
其次,要有效协调影响大学发展的各种力量,坚守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尊重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14]。大学是以学术为主要活动的特殊组织机构,维护学术自由与自治的传统,保持自身的纯洁性是大学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大学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需要理性抗拒外在的不良浸染与诱惑,坚守大学学术独立与学术自治的本性,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超越自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既要革故鼎新,也要与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坚守本质,在市场无孔不入的时代,大学的坚守显得弥足珍贵。
(三)在国家、市场与大学的互动关系中彰显学术自由的魅力
威廉·洪堡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国家在整体上……不应就其利益直接所关所系者,要求于大学,而应抱定这样的信念,大学倘若实现其目标,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由此而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远非国家之力所及。”[15]所以,在大学的治理方面,任何利益集团的干预都是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他们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大学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甚至围绕这类发展而设置专业、培养学生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失去的一定是一种创新、文明而富于文化内涵的时代记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生态圈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16]。高等学校如果继续无视学术自由理念对人的解放的巨大保障作用,继续“固守传统的知识传递式教育和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而不实施变革则可能走向消亡”[16]。为此,让大学治理和学术自治的同一性得到落实,通过学术自治与自由释放大学人的发展潜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以学生精神内涵丰富和人的幸福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并使之成为行为自觉”[16],则大学精神的光芒必将更加耀眼。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虽然不可能重回象牙塔,不可能无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做到绝对的独立,但是,无论是实用主义办学理念还是多元价值办学理念,都一次次证明大学不能抛弃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而进行治理。在任何时期,大学都需要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原则下彰显大学精神的魅力,在学术自治的基本保障下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有序治理。也只有这样,大学才可能称得上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航标灯,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不朽圣殿[17]。
[1] 五部门联合发布“放管服”改革《意见》,我们距离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还有多远?[EB/OL].(2017- 04- 19).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0NzczMA==&mid=2668620111&idx=1&sn=f04c381
b8a08e8a417cba8267922d265&chksm=bcb863328bcfea24363653d8264827db6d7bcab8c4a0d2204f6bee55a2200
24c1d094a1399d5&mpshare=1&scene=23&srcid=0419bsKOF5aBUbSxxI4TDfMQJHJrd.
[2] 高晓清.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34.
[3] 左崇良,胡劲松.大学治理的法理证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2):21- 28.
[4] 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3.
[5] 郭丽,茹宁.大学治理理论及我国大学的治理对策探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9- 63.
[6] 胡弼成,孙燕.文化精神:大学内部治理之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3):24- 29.
[7]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8] 刘亚敏.论学术自由的人本价值[J].教育研究,2014,(2):48- 54.
[9] 陶娟.胡适学术独立观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9:12.
[10]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5.
[11]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3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40.
[12]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25
[13] 戴晓霞,莫家豪.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 苗素莲.市场行为对大学的影响[J].现代大学教育,2003(5):22- 24.
[15] 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4.
[16] 孙刚成,宋紫月.“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取向[J].重庆高教研究,2017(6):46- 53.
[17] 郭大成,孙刚成.大学精神是大学素质教育之魂[J].教育研究,2013(10):50- 54.
StudyontheHomoousiaBetweenUniversityGovernanceandAcademicFreedom
SUN Gangcheng, TUO Dandan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Yan’anUniversity,Yan’an716000,China)
The modern university governanc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and the ke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lies in the manifest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complement of university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academic freedom. In terms of the analysis of their relationship from theoretical angle of view, the fundamental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academic freedom consciously,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is self- consciously organized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prosperity, therefore, the two are inherently unified. Under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lthough the market economic entities are with some defects to regulate universities, but it is synergy with intrinsic logic betwee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y both adhere to the intrinsic free and orderly competition. To follow the internal coordination and to interact and coordinate among country, the market and universities to manifest the charm of the academic freedom will be the inevitable choice and the innovation direc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university autonomy; university governance; academic freedom; market economy
2017- 10- 03
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教育学”(2015SXTS01);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省高等教育服务与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SGH16H045)
孙刚成,男,河南濮阳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拓丹丹,女,陕西子洲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孙刚成,拓丹丹.大学治理与学术自由的同一性探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91-99.
formatSUN Gangcheng, TUO Dandan. Study on the homoousia between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d academic freedom[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8,6(1):91-99.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8.01.009
G640
A
1673-8012(2018)01-0091-09
(责任编辑杨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