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缺失问题探究

2018-03-29何鹏飞冯建华

成功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目标情感

何鹏飞 冯建华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一、情感目标

课程目标是日常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的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和情感目标[1]。体育情感是指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产生的持续的心理体验,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是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情感目标包括体育思想目标、体育价值观目标、审美观目标等[2],体育情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从了解某项体育运动开始,经过认知、产生兴趣、形成锻炼习惯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和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将终身体育的思想作为体育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到每个教学设计环节才能正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用积极的态度去内化体育活动带来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二、情感目标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评价机制缺失

高校体育教学对情感目标实现的评价机制长期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落后,即注重技术目标评价和体能目标评价,忽视学生内心情感,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有直观的测定方式,教师通过问学生问题、观察学生技能动作的学习情况就能判定学生是否达成本堂课教学目标。二是评价机制过于模糊,长期以来情感目标都是一种模糊复杂的概括状态,很少有专门的实证研究,究其原因是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不靠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而是受到靠长期、科学的体育教育而形成的,是一个将体育锻炼观念不断内化逐步产生锻炼兴趣,养成终身锻炼观的过程。

(二)教师情感表达及引导能力缺失

教师的课堂情感表达能力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它包括教师的语言、示范、表情和姿势[3]。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动作的教授上,忽视相对难度较大的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若教师缺少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系统的业务培训是很难做到良好的情感表达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会用自己饱满的教学热情来感染自己的学生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尝试新技术失败时给予言语和肢体的鼓舞,成功时则在给予表扬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洞察学生内心活动,学会掌握学生个性心理。教师的情感引导应融入每一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勇敢去尝试,学会自己思考,多使用成功教学法。

(三)学生自身问题

受到我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弊端长期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以及家长、社会对校园体育锻炼的曲解,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为了混学分”,“将来不靠体育吃饭何必锻炼身体”,部分女生上体育课时怕脏怕累怕晒怕出汗。另一方面,移动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给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拉远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和老师沟通的从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用文字和语音代替。有些学校甚至用尔雅课程和视频教学代替了传统的实践类体育课,教师的作用变成了只是“教书”而不是“教书、育人”,这也导致学生被动的减少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三、建议

首先应建立起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评价体系。改变高校体育教学中长期对情感目标评价的单一性现象,细化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目标分层评价,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入学生心理学量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情感培养方式测试学生心理体验的不同变化,以总体情感目标为指导,明确并建立分层情感目标评价体系。

其次应兼顾教学难度和趣味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加强业务能力的同时应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和课后都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锻炼习惯影响。标准而优美的技术师范动作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幽默而不是威严的教学风格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应转变学校和家长的观念,减少学生的文化课负担,从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身体健康放在育人第一位。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目标情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