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以德立人”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8-03-29黄仕洪

成功 2018年7期
关键词:立德道德德育

黄仕洪

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鳌头小学 广东揭阳 515231

《大学》中说道“富润屋,德润身”,意为“财富可以使房屋变得美观,道德可以使人变得美好”。儒者之所以时刻用道德修养来要求人、培养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深刻认识到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这一重要的社会规范,如果道德标准崩溃,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和倒退。所以,儒家在讨论个人行为准则时,总是坚决倡导以社会公序良俗为依归、以道德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理念,这种理念其实就是“以德立人”。[1]

“德”强调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立人”强调的是全面的和谐的培养人才,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符合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人[2]。以德立人,就是强调夯实做人成事的地基,注重把人的德性修养、品格修性、品质修炼放在第一位,小学道德培养并不只存在于思想品德课程内,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无处不在,我们要发展多类型、多模式的小学德育课程,让德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主张在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把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从小学教学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让学生明白处世的道理,明确做人的准则,明晰活着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德立人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渗透的少之又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德内容单一且不易发现

在数学教材中,有立德思想存在的显性知识并不多,要做到以德立人,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比如可以从题意、概念、法则、定律、配图、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中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以及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教材渗透立德思想,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人性,塑造学生的善行。

(二)正德目标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他们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处于由社会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转换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期,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弹性,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能改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德立人时,都未将学生的认知水平纳入教学范围,学生也无法理解知识点;或者某些教师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但使用的方法不对也可能导致立德失效;数学道德理论过于抽象,实验活动无法操作,根本达不到以德立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他们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多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心理状态,从这种最好的状态切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修德方法落后,仍以说教灌输为主

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简单,仍然普遍采取说教式,并要求他们必须记住。当教师直接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后,学生会感觉枯燥无趣;教师呈现的数学信息的方式太过生硬,学生融不进教师创设的情景,更不用提接下来的数学活动了。这样过多的教师传授,具体去引导儿童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过少,使得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很少。这种靠说教式和理论灌输的德育模式,并没有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一般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忽视了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仅是从道理到道理,从课堂到课堂,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缺乏操作性、实践性,更是无法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3]

(四)重培智轻明德、重能力轻情感

学校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地方。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指标、教师考核的影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老师都把授课重心放在运算技巧的掌握,数学思想的提升上,创设的一些教学情境也是为了骗取学生的兴趣,并不关注学生品质的陶冶,轻视道德因素。而对学生的要求上,也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定依据,只注重课上的教学目标达成而不顾课后丰富的数学活动的拓展,没有及时对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深刻的生活教育,忽视数感的培养,这样的后果将严重影响立德的进程,更影响立德的实效。

数学除了知识还有思维,除了能力,还有思想,数学的学习除了求知还要求德,除了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小学数学的德育教学要有这样的意识,育人并不是灌输某些东西,而是要把孩子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我们培养孩子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有效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并通过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充分挖据以德立人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觉立德明德,进而实现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目标。

猜你喜欢

立德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