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袁甲业在吉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8-03-29吉林省率先办

吉林农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吉林省现代农业现代化

按照会议要求,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就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谈几点认识。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划时代性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整体消费持续升级的必然结果,也将持续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的持续发展是消费升级的功臣,整体消费持续升级也将对农业和农产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这不仅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农业的有效供给就是安全、健康、营养、优质农产品的综合供给能力,其价值体现就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大体系是现代农业建设整体的三个维度,从不同维度诠释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同着力点和目标。从生产体系看,追求的是农业生产的实物形态,就是质量和产量,重点考量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说到底就是综合生产能力,着力点是以高效率高效益为前提,重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使技术、资本、人力、设备、管理等要素实现效率最大化。从产业体系看,追求的是农产品实物形态转换成经济形态,通过交易实现农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换,是农民劳动成果货币化、价值化的直观体现。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农产品的简单包装、初加工、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农产品销售等,着力点是产业重塑和产品营销,关键是理念创新,对70%~80%农产品(含加工产品)需要外销(外向型与外埠型并存)的吉林省而言,特别重要,我们必须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跟上新时代步伐。从经营体系看,通过人才、组织、管理运营、综合服务等环节,使农产品的实物形态和经济形态价值最大化,追求的是最好的质量、最高的产量、最快的交易转换和最高的交易价格,着力点是如何培养一大批带头人、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

当前,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我省奋进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上,努力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仍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着力点,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把再就业与提高经营能力作为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

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焦点、难点和重点,特别是在建设三大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农民收入是重要指标,也是最难实现的指标。省际间农民增收是普遍问题,也是差异性较大的问题。从对全国及部分省份农民收入结构分析看,吉林省农民增收的主要差距是工资性收入过低。

2016年部分省份农民可支配收入构成分析表

在吉林省农民收入构成中,经营性收入在全国一枝独秀,占比高达62.35%,比全国平均高24个百分点,与我省收入水平接近的省份大都在40%左右,而工资性收入吉林省占比仅有19.49%,比全国平均低21.1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过低,直接说明吉林省农民的再就业不充分。建议在建设三大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把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突破口来抓。同时,强化职业新农民的培训,把懂经营、会管理作为培训的核心目标。以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为主要培训对象,重构培训模式、课程、方法,造就一批新农人。

第二,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硬抓手

当前,吉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建设三大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不相称,农民不断提升的农业服务需求与高度碎片化、严重中间盘剥的服务现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大短板。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根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建议开始着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综合性服务体系。通过新主体等多种方式把大多数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连接起来,通过建立农业服务联盟把服务于现代农业的技术政策信息、生产资料、农村金融、农产品销售等资源整合起来,借鉴东亚地区的成功模式,着眼于解决农业服务碎片化、无序化、中间盘剥严重的问题,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把农产品营销理念与方法创新作为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动能

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特有冷凉资源使吉林省成为国内少有的大规模优质农产品生产区,但多年来,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已经成为惯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方法落后,我们习惯于在产地销售、习惯于自己销售、习惯于单打独斗。建议逐步培养新的营销理念,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走出去,本着合作共享共赢的原则,把销售的前端放在农产品的主销区,在全面参与营销的前提下,把自己打造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产区专业化生产,销区专业化营销的新格局。

第四,把产业重塑作为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持续动力

产业体系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当前,吉林省农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较多、质量较差,粗放经营和初加工主导,精细化管理和精深加工增值率低,一二三产业以拼盘方式存在的多,真正融合起来的少。建议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全球全国、面向市场消费、面向未来,重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比如,要重塑玉米产业,着眼于饲料化、原料化、口粮化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构建优质高效的玉米新产业体系;当前吉林省棚膜蔬菜快速发展,是否也考虑建起有效的组织体系,把夏季的蔬菜(含大棚蔬菜)有组织有计划地返季销往长三角地区;再比如,种养结合循环产业需要设计,我省有可利用的秸秆加粪便约1亿吨左右,完全可以设计成一个大产业,一个让乡村环保美丽,让地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大产业。

(省率先办供稿)

猜你喜欢

吉林省现代农业现代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边疆治理现代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