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如春
2018-03-29二类文
★二类文
我走在青砖铺成的乡间小路上,用比平时慢了三分之一的步调走着。空气里似乎仍有冬日里潮湿的气息。
我踏着一树的斑驳往家走去,半拉子夕阳挂在老槐树的末梢。阳光不再逼仄,少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但我仍然感到十分刺眼,就像试卷上那个猩红的分数。
“容儿啊,回来啦!”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了家门口。奶奶站在门口,浓浓的花生油似的阳光在她的脸上打下了一圈光晕,照在她绽开的皱纹上。她头上银白色的发丝在微风中忽上忽下地晃动,整个人显得古朴而又安详。
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晚饭:几碟时令小菜,一盘海带丝,一碗粥。红红的辣子拌着翡翠似的海带,我夹一筷子放在嘴里嚼了几下,顿时就有了胃口,任凭这滋味席卷味蕾。
奶奶见我吃上了,便去忙活她的红豆。她用布满老茧的手轻拨筛子里的红豆,先将小石块捡出来,又将红豆尽数倾倒在瓶罐里,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最后,奶奶留了一小把红豆,将它们泡在水里。我只知道黄豆磨浆前要泡一夜,红豆为什么也要泡呢?我抬头问奶奶。奶奶笑着说:“泡一泡,才能去掉苦味啊!这样熬出来的红豆汤才甜!”
开篇两段交代人物活动的空间,以及事件的缘由:考试失利。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落的心情,但表达不太准确,如“用……步调”“半拉子夕阳”“阳光不再逼仄”。可分别改为“步调缓慢”“夕阳”“阳光变得柔和”。
此段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具有画面的美感。“绽开的皱纹”“银白色的发丝”捕捉得较好,“浓浓的花生油似的阳光”极具表现力。
小作者很注意捕捉色彩,“红红的”“翡翠似的”,很美。“席卷”一词写出了辣子瞬间传递给舌尖的感觉。
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奶奶从红豆里捡小石块的画面。“轻拨”这个词用得好,唯有仔细观察过,才能选择如此准确的词语。
泡一泡才甜啊!如果把心放在春天里泡一泡,是不是就甜了呢?
我感觉冬日里环绕在我身边的微尘终于一点点散去,日子终于开始流动起来。
夕阳挂在墙头,似乎舍不得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似乎看见春天如锦绣般向我走来,似乎嗅到了槐花的香味。
春天如期而至。
良言让我如沐春风。
由“泡红豆”突然想到“把心放在春天里泡一泡”,不太自然,有点突兀,且开头几段的描写与良言的出现没有什么关联,缺少铺垫。建议开篇适当增加与“红豆汤”有关的内容,如晚饭时奶奶给“我”准备了香甜的红豆汤。
呼应开头,再次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自己心境的变化,实则点出了良言之美。
综合点评
本文细节描写传神,具有画面的美感,如“浓浓的花生油似的阳光在她的脸上打下了一圈光晕,照在她绽开的皱纹上。她头上银白色的发丝在微风中忽上忽下地晃动”,以及奶奶从红豆中捡小石块的场景,均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开篇和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理感悟相照应,渲染烘托得恰到好处,可见小作者善于观察和思考,并颇具描写的功力。不足之处在于,题材略显老套,个别地方的遣词造句还有待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