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种植繁育技术探讨
2018-03-28张晓声黄甫克宁光明陈小芳陈宝瑚蓝锐
张晓声 黄甫克 宁光明 陈小芳 陈宝瑚 蓝锐
摘 要 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原产自我国,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用途。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主根发达,须根量较少,因此对栽培技术有着严格要求,而且移植成活率较低,给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对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不够成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于此,通过在广西天峨县向阳镇林细村罗家坳野生金花茶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实践,总结了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的栽培技术要点,提高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成活率,为广大野生金花茶种植户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 野生金花茶;种植繁育;高寒山区
中图分类号:S685.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27
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植物之一,其用途非常广泛,种植要求质量高,且本身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较高。
1 野生金花茶概述
经现代医学权威和科学机构测定,野生的金花茶为无毒级植物,金花茶富含Se、Co、Ge、Mo、V等对于人体有保健作用的重要微量元素,还含有茶多酚、黄酮类和多种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可起到降低人体血脂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等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欢迎。与传统的茶叶相比,野生金花茶未被驯化,叶面相对较大,金花茶种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目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种类之一,而且相对于普通茶叶,金花茶的外形较为美观,不仅可以食用和药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弱酸弱碱性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长,而且对温度的要求也不高,在-20 ℃的低温下也可以生存。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是一种优良的阔叶品种,其适应能力较强,生长速度较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但是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也有一定的劣势,其主根发达,须根较少,因此植株在移植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本身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如果长时间处于阴凉的地方,无法接受充足的阳光,则会对叶面的生长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的根部对水分需求不高,水分过多反而不利于其生长,尤其是我国一些地方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地区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就会容易积水,对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种植初期由于根系受到一定创伤,体内水分严重失衡,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比较低,自身生长比较脆弱,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病虫的为害。如果在山区坡地上栽植,其根系耐水性较差,其成活率不足50%,有的甚至到达30%以下。为此,总结实践经验,提出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栽培技术与繁育方法,为茶农生产提供帮助与借鉴[1]。
2 野生金花茶繁育技术
2.1 选种和育苗
高寒山區野生金花茶最大的优势就是其适应能力较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对土壤地质条件都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其主根发达,须根比较少,因此在选择建园地段时要在考虑水源问题。因为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不适合在积水地方生长,所以,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种植要远离积水地段。选种与育苗应该在摸清种源基础上,选择在缓坡丘陵地段建园种植。应选择本地长势较好的、颗粒大、生物特征较好,且无病虫害的成年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植株为种子的母株,地块还要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段,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幼苗运输方便,尽量减少对幼苗的损坏。同时,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健康生长,尽量选择土壤肥力较好的缓坡地[2]。为保证金花茶种子的出苗率,选择适当的贮藏方法与播种的时间也非常必要。在不同类型的种子贮藏方法中,6%的湿沙可以得到最好的贮藏效果,种子的发芽率能够达到79.4%,低温贮藏次之。与此同时,袋装贮藏会加快种子失水,让种子逐渐丧失活力;磨口瓶贮藏会增加种子含水量,导致其因为霉烂而丧失发芽的能力。播种时间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花茶种子的出苗率。在高寒山区,5月播种的出苗率最高,可以达到61.7%;7月次之。
2.2 金花茶的繁育
目前,虽然有关金花茶有性繁殖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由于高寒山区野生的金花茶种子量相对较少、结实率偏低,繁殖周期较长等,所以,其大多数是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
2.2.1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一种可以加快种苗繁殖速度,确保金花茶早花、矮化、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在采用扦插繁殖时,技术人员应选择通风条件好、向阳的非低洼的区域做苗圃地,苗床起畦的长度为8 m、宽度为1 m、高度为0.15 m,用珍珠岩或者是蛭石等做基质。为保证插穗含水量,技术人员应在早晨采集枝条,及时使用保湿材料将枝条覆盖起来,并确保采集的枝条为十年生的采穗母树,本身无病虫害。金花茶扦插大多数采用斜插的方式,叶面保持向上的方向,行距25 cm、株距12 cm、深度在3~4 cm间最佳。扦插完成后,技术人员需要在插穗基部的位置淋上充足的定根水,同时覆盖遮阳网和薄膜。由于金花茶喜阴,所以,在扦插第一周应只给予20%左右的光照,在第8天后逐渐增加,到15 d时可增加到50%左右。在幼苗生根后,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左右,晚上可以将遮阳网撤出,使幼苗能够接受露水的沐浴,并做好肥水管理,确保枝条的营养均衡[3]。
2.2.2 压条繁殖
同扦插繁殖相比,高空压条繁殖生长速度快、开花结果时间会有所提早,母本的本质较优良。因为在高寒山区繁育野生的金花茶不仅种子来源困难,着果率也极低,采用此种繁殖方式可以有效扩大种子来源,提升着果率。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径粗约为1.3 cm的营养枝当作繁育基本材料,在营养枝上较为平直的位置进行环剥处理,环剥带宽在1.8 cm左右,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准。在完成环剥后,技术人员需要将形成层刮掉,使用已经被生根液分别浸泡和喷洒过的苔藓、营养土为基质,完成环剥口包扎工作,使其形成椭圆球状。最终形成的基质球团大小要根据枝条的粗细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球团的长度在15 cm左右,径为10 cm,包扎上端的薄膜应当预留出3 cm左右的距离。此外,技术人员需要将薄膜反卷成漏斗状,确保其在下雨的季节可以有微弱的渗水能力,保证幼苗生长需要的水分[4]。
3 野生金花茶田间管理
野生金花茶在移栽之后,必须重视后期的繁育与施肥,施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因素与条件,不断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质,每667 m2施100 kg复合肥、农家肥4 000 kg作基肥。在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移栽初期,每年春秋两个季节结合间种进行松土、施肥,要适时结合灌溉追施肥料,5月中旬追施尿素一次,每667 m2用量5~10 kg,6月中旬追施尿素一次,用量10~15 kg,7—8月追施磷钾肥两次,当前最好在每年的早春和秋季施肥一次,再进行除草。凯米瑞复合肥是试验主要用肥,其中N、P、K的比例为23∶6∶13,在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种植坑回表土至1/3处进行施基肥,并与表土混合均匀。在每年的4月进行追肥,也就是每年的雨季后进行。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适用能力较强,能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山地上生长,但往往生长缓慢、产量低,所以在移栽初期进行施肥将得到较好的效果,这个时期母树根系生长快,但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互相竞争,土壤本身提供的营养可以满足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成长的需求,所以在这个阶段施肥可以提升植株的生长速度,并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
4 野生金花茶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应该以预防为主,新栽的幼苗在栽植前期很容易受到害虫为害,尤其夏季是虫类生长与繁殖的季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使土壤不积水,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同时,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尽量减少细菌的滋生与感染,在播种的第2个月之后,可以采取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预防。
在金花茶繁育的过程中,主要遇到的病害有赤叶枯病、白绢病、炭疽病三种。其中,赤叶枯病大多都是从叶片的顶端或边缘发病,先出现褪色病斑,之后逐步朝内扩散。对此,技术人员需要做好田间肥水管理,让植株始终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对于发病叶片,技术人员要彻底将其剪除,并将剪除的所有发病叶片集中进行烧毁。在植株发病初期,可以使用70%托布津的1 000倍液,或者是50%退菌特的1 000倍液,按照7天/次的频率喷洒2~3次。当金花茶的葉片上产生灰褐色或者是暗色的小斑点时,证明它出现了炭疽病,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脱落。对此,技术人员需要先将种植园清理干净,剪除掉患病的枝叶,同时将其集中起来烧毁。在发现金花茶出现炭疽病时,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上述的办法,喷洒1 000倍的70%托布津液或者是百菌清的700倍液。白绢病是从苗木的根茎处侵入,所以,主要对幼苗或者是幼树产生威胁,发病位置主要产生暗褐色小斑点,有时可见白色绢丝状的核状物或者是丝状物,严重时会导致苗木死亡。对此,技术人员应使用无病菌土壤来培育幼苗,在发病初期使用75%代森铵1 000倍液浇灌。
除病害外,卷叶蛾、木囊蛾、蚜虫和天牛等都是金花茶生长期间主要的虫害。金花茶在嫩叶阶段主要会发生蚜虫或者是卷叶蛾,此时使用1 000倍40%的乐果进行喷洒即可;对于金花茶的天牛问题,可以通过消除虫卵或者是扑杀幼虫的方式进行处理。若无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可使用500倍液的氧化乐果或者是甲胺磷同黄泥进行搅拌,在金花茶树干上涂抹。若遭遇无法捕抓幼虫的情况,可以将药剂用针管打入孔洞内,后用湿泥封死孔洞将幼虫毒杀。木囊蛾可以使用细铁丝从排粪孔或者是蛀虫孔插入,通过反复穿刺的方式刺死幼虫,或者是按照1∶9的配比使用40%的乐果乳油柴油液涂抹虫孔杀死幼虫。
5 结语
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在我国很多地区进行栽植,对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进行相应开发利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对高寒山区野生金花茶栽培繁育及方法进行粗浅分析,为金花茶种植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潘鸿,廖南燕,潘子来,等.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7(7):142-143.
[2] 邵国辉.金花茶繁育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2):37.
[3] 黄昌艳.金花茶良种繁育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J].植物医生,2017(1):21.
[4] 赵鸿杰,罗昭润,陈杰.金花茶林下栽培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7(4):113-114.
[5] 谭瑞坤,程照明,梁远楠,等.肇庆地区金花茶林下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18(3):67-68.
[6] 柴胜丰,邓耘,吴儒华,等.濒危植物显脉金花茶的扦插繁殖试验[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6,32(1):15-2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