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
2018-03-28王亚萍王荣榕
王亚萍 王荣榕
摘 要 水稻的种植效果和种植质量关乎国内粮食产量的安全和人民食用的安全,对国内的农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农业事业要求,需要加强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提高国内水稻的种植产量和质量,使国内的农业事业跟随着社会经济的脚步蓬勃发展。因此,以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为课题展开分析,对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15
水稻作为国内人们的重要粮食作物,是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保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动,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1]。传统的水稻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市场上的水稻栽培种植需求,导致现代的水稻产量数量难以提升。为了保证国内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需要加强水稻的整体产量和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推广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保证水稻的产量可以满足经济市场的需求。
1 无公害水稻的生产技术
1.1 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
种植栽培无公害水稻的前提是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进行种植与栽培[2]。优质的水稻种子可以有效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利用水稻的抗病虫害特点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有效保证水稻健康生产且无化学产品危害。在选择优质水稻种子时,要深入分析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以及会对水稻种植产生影响的因素,将对水稻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挑选时,应当保证优质种子的纯度和精度,避免出现纯度差和精度差导致水稻产量低下的情况。
1.2 合理选择种植地
种植优质的水稻除了要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外,还需要合理选择好的种植地[3]。要确保选择的种植地点的土壤清洁无污染,才能保证水稻在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出现吸收有害物质的现象。要保证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以便种植后取水灌溉,促进人员对水稻田间的管理,保证无公害水稻的健康生长。因为水稻的根部极其脆弱,所以对种植地的土壤水分、土壤透气性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需要种植人员做好翻地和整地工作,保证水稻幼苗健康生长。一般,种植人员翻耕时,整体的深度不超过35 mm[4]。该深度在施入肥料后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提高水稻的生产质量。施肥后,需要相关人员对种植地进行土壤病毒杀菌。此外,需要人员整理种植地的地形,保证种植地的平坦,并提高土地的蓄水保土能力,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
1.3 加强育秧和插秧环节
水稻普遍有湿润育秧和旱育秧两种方法。种植人员要在育秧前先处理优质种子,将优质水稻种子放在太阳下晒,有效提升种子的发芽率,之后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地上,打上小型保温防寒大棚。出苗期间保持着土地内的湿润度和土壤的通透性,并且在移栽前追施一些相应的肥料,并防治病虫给水稻带来的危害。插秧环节作为水稻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严格控制插秧的插入深度,保证插秧完成后不会导致秧苗出现返青情况。如果选择的种植地为砂质土壤,那么需要使用抛秧的方法完成插秧工作,且需要控制秧苗之间的距离,为秧苗提供足够大的成长空间,有效促进秧苗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土壤养分健康快速成长。但是,如果出现种植过密,会让水稻的生长空间变小,导致水稻吸收的养分和水分不充足,将无法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病虫害防治
种植水稻时易发生一些水稻病虫害问题,下面将以稻瘟病为例进行说明。当岛谭出现灌水较深或者施肥较多时,易使水稻感染稻瘟病,且发病部位多变。稻瘟病主要包括苗瘟、节瘟和穗颈瘟等[5]。其中,穗颈瘟对水稻的破坏性最大,需要在水稻的破口期和齐穗期采取预防措施。稻瘟病的防护需要从种植的优质品种入手,采取一些科学的、药剂保护的配套措施有效处理种子,保证种子的抗病性。当水稻出现感染时,在水稻发病的初期要加强对水稻的喷药保护,并且根据当地气候的状况制定喷药次数,还要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但是,不能为了加强防治而加大用料量,否则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3 结语
无公害水稻是目前国内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会严重影响国家粮食食品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相關部门加大推广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技术,使广大水稻种植户能够熟练掌握此类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有效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和生活质量,促进国内农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水亮.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12):45,49.
[2] 宋天庆,赵慧珠.大理洱海流域高原粳稻绿色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6):215-216.
[3] 陈军,杨光灿,金祖敏.遵义市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推进的实践[J].农技服务,2017,34(3):1-2.
[4] 张亚玲,赵宏森,曹有鑫,等.抗性频率、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在水稻品种抗瘟性评价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7):158-161.
[5] 张艳清,沈光伟.立足农业机械化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记梅河口市古城九星有机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J].当代农机,2017(8):58-6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