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自主”共生的文化
2018-03-28胡维森
胡维森
一天中午,两个孩子来到政教处找张老师,他们想把校园里那些不够漂亮的地方装饰一下。德育主任一听很感兴趣,还给他们派了一名美术教师做技术指导。两个孩子随后找到“学生中心”的“宣传部”,请求宣传部协助,一起制作了海报,在课间操集会的时段和广播时间进行宣传。他们还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天问美容师”的主题活动就此拉开帷幕。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孩子们就让校园里那些冰冷和阴暗的角落也变得有教育的味道和生命的温度。
在天问学校,学生们可以自己制定班规和约定,自己选择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这就是天问学校文化中流淌的“自主”精神。这种自主精神,在学校教育的主客体(教师和学生)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自主文化塑造学生的自主意识
下面我们从活动策划、班级管理、课堂学习与课程选择四个方面来看。
(一)活动自主策划。学生的自主首先体现在学生活动的自主。以一个年级课程——寻访游学活动为例,孩子们自己选择地址、制定方案,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让孩子们自行协商。孩子们定好游学的地址和设计完方案之后,便开始收集有关游学地点的资料,包括景点说明、人物背景、历史文化以及费用支出等等。由于此次活动需要旅行社协助,便通知了5家旅行社前来招标,孩子们组成了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团和旅行社进行谈判,最终确定线路、价格和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游的组名和组标,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在组内的职责,如负责照相、负责清洁卫生,负责清点人数、负责礼仪、安全提醒等,每个人都有详细的分工,人人有职责。
学校很多活动都是如此。整个过程中,我们实行小组自主管理,孩子们做自己想要的活动,人人都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实施者。教师的角色变成协调者和发现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班级管理自主。小学低年段的管理方式是实行“今天我当家”。每个孩子轮流来当班长,把班上所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情和活动片区划分小点,分配给每一个孩子,并给每一个孩子分管的工作取一个名字,比如每天关灯的职务叫“灯营长”,分管饮水机的叫“水营长”等,各班趣味地称之为“18园长”“20园长”等。这种责任制——人人有分工,主要在于培养孩子们爱班级,愿意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小学高年段主要是实行部门管理制度,按照学习、生活、行为、活动分为几个部门,两个班长共同组织大家竞选各部部长,先让大家自己申报,然后举行竞聘演说。选出部长之后,其他同学自己申报部门,每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对部长的信任选择一个部门,提出申请,然后由部长和申报人员实行双向选择。
每个月班长组织各部部长召开例会,每周各部召集部内成员组织小例会,各部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现象、问题展开分析,制定策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种学生自己操作的部门管理制度下,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班级的主人,都参与班级的生活和学习管理,而部门中的每个人又有各自的具体分工,这样各部就形成了一种自动化的管理模式,班级形成一种自主管理、发展的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职责,在各自的角色中体验他人的不易,培养同理心。
7-9年级的孩子在部门制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自主管理,即“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学生每天都会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手册》,通过反思自己行为、思想、学习中的得与失,促进个人的成长,而个人的成长又促进了班级的良性发展。
(三)课堂学习自主。自主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孩子们发言不举手,大胆地相互质疑、补充,相互对话交流,产生思维的共鸣与碰撞。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反刍和串联。
那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感知—问题—合作—分享—反思)去教孩子把握课堂。孩子们先通过资料、情境、现象、题目、对话、预习、题单、任务进行感知,从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然后,把思考后的疑惑和所得在小组内进行探讨,以小组方式在全班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全班同学交流互动,形成最终的共识。最后,由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梳理和学习反思。整个课堂由导课员、梳理员、智囊员、调解员、计时员、组检员这六种人员构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课堂”。
(四)课程选择自主。一是由学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兴趣课程,有艺术、科技、体育、文化4类20多个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二是由“学生中心”各部门组织的跨班跨年级,面向部分人群的、以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展示自我为宗旨的各类活动,如小讲坛、影视吧、科技俱乐部等;三是50多个由学生、班级自发组织的社团课程;最后,还有班级户外拓展、年级主题课程……有了这些丰富的课程,孩子们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各种课程中逐渐明晰自己的跑道。
民主管理发挥教师自主精神
佐藤学曾说:“教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把什么样的体验传递给学生。”学校自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每一名教师的身体力行。
在天问学校,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务处都会让每一位教师自主申报发展方向,以及需要参加的培训项目。然后,学校根据教师们的申请,提供培训机会、搭建服务平台。
学校没有签到、个人考核、推门听课,有的只有捆绑式评价和邀请课。如备课标准、作业批改标准、课堂教学要求等等,都来自于教师圆桌会议的商议结果和实践中阶段性的修改。因为学校的制度都是由教师们参与制定的,这些制度有了教师们感情加温,教师们的认同感更高,执行力也更强。
教师的表扬来自于教师,教师们在分享中发现他人的优点,教师之间的相互发现,通过QQ群、值周总结、“我有发现”栏目相互发现、表扬。教师们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主发展。
教师的自主还体现在会议的改革。例会、晨会中的主角发生了变化,主持人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会议由教师主持、分享、梳理,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快乐分享”“研究战线”“有事说事”。“快乐分享”板块是由教师个人、教师自主的团队、教师与学生组织的团队分享读书心得、工作妙招、教育故事、育人心得,时间为10分钟;“研究战线”板块由全体教师集体分析、研究学生及学校中的焦点问题、教师的工作困惑和操作难题,在这种研究中培养教师们的研究意识,提升专业素养。“有事说事”板块是领导的工作安排,领导要设计发言,做到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分钟。
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规划,学校的发展、重大决策都会有三分之二的教师参与讨论,学校计划、部门计划的制定都由教师们共同商议,然后由部门主任把大家的意见和想法收集起来,结合学校的发展制定计划,再反馈给教师研读、修改,最终形成实施计划。学校把决策权让给了掌握信息最多的层级,变“你的学校”为“我的学校”。
在这种自主的氛围下,涌现了一批愿意为学校发展做事的教师,涌现了一批为了学生发展不断创新的教师。
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多的是检查、督促、甄别、评价,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只会做领导检查的事,不会做領导希望的事、有创造性的事。天问学校给予教师的是支持、协商、互助、包容、激励,唤醒了教师们的内在驱动,教师们在这种氛围之中自主发展,也会把这种支持、协商、互助、包容、激励的体验传递给学生。
在这种“自主”的校园文化里,人人自觉发奋、人人自由发挥、人人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