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2018-03-28赵洪菊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赵洪菊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阅读量是决定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学生的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发展如何,越来越引起相关教育者的关注。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与思考

一、关于小学生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类文章比例较大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类文章的数目,阅读类的文章中包括所有的精读课文以及选读课文。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201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阅读类的文章五百多篇,后经改版后的教材,阅读类的文章达到了六百篇之多。可想而知,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内,明显的增加阅读类的文章,一定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更加充分的说明,小学阅读量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小学语文课本学习的最大目标,实质上是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表明,学生的阅读量与其综合能力之间呈同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小学语文课本的改版会显著的增加阅读类的文章,而不是其他的内容。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阅读引导力不够,致使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效率都比较低。加之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小学生的语文课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阅读量不同

我国法定的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过程,是持续六年共历经12个学期的一段学习历程。在这段学习历程中,小学生从懵懂的小孩逐渐成长,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相关教育学生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将小学阅读量划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不同的层次。看看不同版本的小语文课本,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版本对于中年级涉及的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要求标准最高,其次是包含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对于不同层次的阅读量安排,看似不合理,但实质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为处在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也很少。在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量以及写作能力,所以可以选择相对较难的阅读类文章来进行学习。此时,处于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最好的学习阶段,因此可以安排更多的阅读累文章,引导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作思维。

二、对课本阅读量的现状思考

(一)课本阅读内容为什么会增加

单从人教版先后三种教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受到时代的影响,也和教学理念变迁息息相关。教材编写以大纲为指导,1978年的大纲重视基础知识,没有量化阅读量。到了2000年,开始强调阅读积累及语文的工具性,第一次规定了课内背诵与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实质上的阅读要求。而接下来的语文课标,则做出了更为合理的调整。在沿袭了原有背诵、阅读的基础上,形成了扩展阅读、积累语言的意识,将更为成熟的阅读量标准,引入到教学规划里来,更加注意在大量阅读中习得语言,加强记忆积累,也更加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接受水平。课标的成熟度更高了。目前大量阅读已成为学习语文的关键策略。虽然大纲中未明确提出课本阅读量的问题,但是按照教学精神的變迁,教材编写仍然在阅读量中体现出变化,十二册教材中总计增加了近百篇文章,不但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也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手段,让过多过繁的技巧训练转变成为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二)课本阅读量增加会改变什么

增加的数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课堂上将其消化掉,这是内在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和学生的各人素质有关,也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有关。此外,限定了具体的精读与略读内容,更会制约文字的阅读速度。阅读材料难易不同、阅读材料篇幅长短等同样会影响到阅读量与教学效果。比如课文字数最多的北师大版,字数虽多,可是课文数量却又相对较少,篇幅较长。这就需要教学时注意适当增加课时完成长文章阅读。以上种种因素都要求在教材编制与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更为合理的方法,使课本阅读量既能适应一般师生的阅读需求,也可以给优秀师生提供广阔的平台。

(三)什么是合理的课本阅读量

所谓课文合理,是要将阅读数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还应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合理难度及篇幅的课文。阅读量应让学生可以接受,但是不能设计得过于简单。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近些年来各版本教材在实践中得到认可,说明了它们存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印张总数在66,总字数在133万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数值。意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数量值在130字左右,是可以完成前面提到的习字、培养阅读写作能力与素质教育要求的。

最后我们需要说明,语文教材只是起到示范性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凭借教材达到思维活跃的目的,达到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目的。我们应当注意课外阅读补充,特别是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系列,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三、如何增加阅读量

(一)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课本阅读量

小学生语文课本阅读量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学生成长。学生的课本阅读量一定要得到保证,这就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他们的课本阅读量。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的课本阅读量和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说要根据班级整体语文水平来规定课本背诵时间,使学生间接的提高了课本阅读量。

(二)校方要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

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大会,针对增大阅读量这一问题向学生表明其好处,鼓励学生多看、常看中外书籍,以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为了使学生更有动力去开展课外阅读,学校还可以通过数量汇总、阅读成果检查等方式对优秀者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李文艳.分析小学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阅读,2012,(12).

[2]丁春燕.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分析与思考[J].学周刊,2012,(10).

[3]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