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原因分析与矫正

2018-03-28石宝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攻击性矫正因素

石宝

【摘 要】近年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成为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随着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与视角的出现,研究者对于儿童攻击的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以综述,综合阐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实施方式、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因素;矫正

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背景

攻击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儿童之间因矛盾而互相辱骂、恶意中伤、打架斗殴、乃至动用武器伤害生命的事件在校园中、报刊上屡见不鲜,着实让人忧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等都具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因此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有鉴于此,本文在较广泛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实施方式、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论述,以期对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有所启迪。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虽深为心理学家所重视,研究历时较长,但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的心理工作者认为,攻击性行为就是“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是“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能许可的行为”[1]。其中,伤害意图、伤害行为与社会评价,是攻击性行为概念的三个要素,攻击者具有伤害他人的主观意图,目的是直接造成被攻击者的伤害或通过唤起被攻击者的恐惧而达到其目的。

三、攻击行为的实施方式和表现形式

(一)攻击行为的实施方式

我国的心理工作者按照攻击的实施方式,把它分为三种形式: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2]。其中身体攻击包括打、扭、拧、指戳、砸、挤压、踢、推搡、抓、碰撞、咬他人、打掉、损坏、抢夺他人物品、强占座位空间等;语言攻击包括说脏话、骂人、取笑、嘲讽、叫取外号等;间接攻击又称心理攻击或关系攻击,使通过第三方实施的攻击行为,它包括散布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说别人坏话等,让另一方不要与他一起玩等。

20世纪30年代,F.Goodenough、H.Dawe等以父母日记作为研究的基本数据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是两种基本的攻击形式。在2—4岁间,儿童攻击形式的总倾向是: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语言攻击相对增多;其中到了3岁时,儿童的踢、踩、打等身体攻击逐渐增多;3岁以后,身体攻击的频率降低,但同时语言攻击却增多了[3]。

四、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一)营养物质

近年来,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化学物质和矿物质。假如个体吸取的化学矿物质失去了一定的比例,会造成大脑功能受到损害,致使行为表现失调。研究者更加具体地提出,糖的数量摄入过多与攻击性行为有关。当然,过多地食糖并不是对所有儿童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非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来说,糖的摄入量与攻击水平之间并无显著性相关,但如果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合理地限制其糖的摄入量是可取的。

(二)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惩罚子女,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模仿的对象。儿童不会在惩罚中受教育,而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攻击性行为。一个在家里因侵犯性行为而受到父母惩罚的孩子,在外边往往有更多大的侵犯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惩罚孩子在家里限制了侵犯行为,却等于鼓励了他在外面的侵犯行为,因为孩子在潜意识中模仿了父母的侵犯行为。此外,有的父母如果看到自己的小孩在打架中吃了亏则暴跳如雷,一个劲儿地埋怨:“你为什么不打他,打不赢爸妈帮你!”如果孩子在打架中占了便宜,不但不加批评,反而称赞自己的小孩:“好样的!”“不错!”,这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进行诱导和鼓励的做法,使儿童产生了一种随时可以攻击别人的合理感,特别是在攻击性行为中占了“便宜”、得到了“好处”的儿童,更是攻击欲增强、攻击性行为加重。西瑞斯等人曾调查了400名5岁孩子及他们的父母,结果发现,父母惯于使用暴力惩罚方式以及父母亲在教养方式中的矛盾对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可见,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气质、情绪因素

经典的攻击性理论很早以前就涉及气质与情绪维度,包括挫折与攻击行为、暴怒与攻击行为的关系(Caims 1979;Dollard 1933)。面临挫折大发脾气是学步期的主要特征,到了儿童期中期,大多数儿童已获得了自我控制的技能,然而有些孩子都始终在调整情绪和控制冲动上有困难(Underwood等1992),这些孩子在日后发展成功的社会化就显得特别困难(Koehmska,1993)。研究发现,气质的个体差异出现得很早,甚至在婴儿期,一些婴儿就表现出很难抚慰(如生活无节律,常大哭大叫)和适应困难,这些持续的问题被称为“困难气质”(A.Thonas,s.chess等1968)。

五、攻击行为的矫正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影響了其他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影响自己一生的发展,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在儿童期有攻击性行为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后也同样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心理学家韦斯特曾进行了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70%的暴力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定为有攻击性行为。

笔者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今后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先兆,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必须予以彻底矫治。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化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肖晓玛.儿童击性行为及其矫治[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126-129

猜你喜欢

攻击性矫正因素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解石三大因素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