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管理观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

2018-03-28吕梦雪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本学校老师

吕梦雪

中学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因此高中教育事业也是不断往前发展的,同样,学校管理模式也需要相应改变,人本管理理念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是一间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高中教育事业推向高峰。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者需放低姿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看待,不能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要学会事必躬亲,兢兢业业;要做到团结他人,亲情友善;要和颜悦色,诚恳礼人;一句话,要以自己的完美的、和善的人格魅力来展示应有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关爱学校教师队伍,把老师当作“自己人”看待,要理解老师、关心老师、支持老师;在学习上关心老师的进步提高,在工作上为老师提供优越条件和优美的环境,在生活上关心老师的喜怒哀乐、疾苦病痛。

(三)致力于学生教育发展,把学生当成“孩子”看待,要关心学生成长的每一天、每一刻;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长大后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历程;不仅要关心优生,特别还要关注差生和中差生;不能歧视学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把学生看成自己家里的孩子,而且要号召所有老师关爱学生。

当前,人本管理理念下高中学校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本管理形式主义严重

一些学校的管理层在教学管理是仅仅是表面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高中学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相应,但实质上缺是“应试教育”,为了推进课堂教学,学校组织了大量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等。集体备课一个小时,教师就为签到而去,没有具体的备课计划、安排和内容,教师间也鲜有交流探讨;当学校宣布检查教案时,教师们把几个月以来上课教案拿出来,进行“二次备课”,学校在这样的管理中忙碌而不知所谓,教师更是应付敷衍,以此为苦,学校责备教师不能尽职尽责,老师们抱怨学校形式主义。究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对教学管理规则的制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对其落实情况缺少跟踪调查;对检查结果缺少反馈、评价及激励机制;对教师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教学教育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缺少空间和层级的交集。

(二)人本管理口号形式严重

在学生人本管理方面,由于各个学校的生源参差不齐,当前仍有很多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农村孩子的家庭环境相对较差,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家庭教育缺乏等,但是,学校却没有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更别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教师关怀方面,人本管理口号形式严重,学校高举关爱教师发展,但实际是相当一部分区域的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他们很多人难以获得外出学习机会,有些地方为了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意限制他们的上升型交流学习机会,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教师特别是年轻乡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致使城乡教师素质差异拉大。

(三)人本管理对象缺乏共鸣

当前,人本管理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缺乏共鸣,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老师是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目前一些学校在追求人本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人本管理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出现了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即使是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方法和人本管理方案,依然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管理水平以及学生水平的效果,这样的人本精神很难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形成共同的认同感。

改善人本管理理念下高中学校管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管理层需树立人本观念

管理层需要从学校管理本身出发,疏解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实施中不断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再造机制,建设学校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做到发现问题,从班级、年级、教研组到学校不同层面,从学生到教师,面向不同群体征集问题,让这些不同群体从学校存在的问题、困惑和服务对象的抱怨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建立重点问题资源库。梳理问题,立足现实,进行深度思考和不断反思,提出并实践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措施。解决问题,根据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及梳理研究的结果,全员付诸行动,抓住最关键、最主要的环节,改变能够改变的,变革一切能够改变的问题。

(二)构建关爱人本的环境

构建关爱人本的环境,让教师在这个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建功立业,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当前,各地关爱乡村教师的举措,主要还是从物质上倾斜与补偿,比如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给予津贴补贴等。不可否认,这是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基本前提,但关爱乡村教师的举措绝不能止步于此,还需给予他们更多人文关怀,倾听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关爱学生方面,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乘坐校车、营养改善需求;学校的校刊、校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构建学校的精神乐园,积淀学校文化,宣扬和展示学校文化。

(三)倡导教师与学生同感受

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于工厂程序化、模式化工作,只有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才能创造一个适合教师发展的宽松、自主的空间,才能激发教师热情和潜能,才能培养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学校倡导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的新理念。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主张教师要以自己的人品和言行來感染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人,以“人情味”为主旋律来丰富“管理即服务”的人本管理模式,提升“以德治校”的精神理念。

猜你喜欢

人本学校老师
学校推介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
六·一放假么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