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会贯通 助力教学

2018-03-28梁钦淮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比较法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梁钦淮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教学;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诗词;比较法;效率

当今世界“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的潮流,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用在教学上,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上。为此,我巧借“互联网+”之名,经过不断探索、探究、完善和总结一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历史的成绩。

一、“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和会城创新初级中学是合作办学共同体试点单位,办学探索已经近两年。借鉴全国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我校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导学案”自主学习模式,而创新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行已久,经验丰富,成效显著。因此,结合两校的特式,我在历史教学中深化“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互动模式,“导学案”突出主导学生学习作用,强调一纸“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练习提高、归纳总结”的功能,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在分组互助学习上,每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以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每一堂教学课上,根据“导学案”的要求,我都设置提问练习,以小组作为提问单位,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提问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这样分组共同思考,既省减时间,又可博采众长,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看哪一组回答既快又好,给予堂上加分(表扬分)奖励,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堂上学习气氛提高了,让学生学习历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历史课成绩明显进步了。

二、“导学案+诗词”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我在教学中以“导学案”为基础,课前用心备教材,备学生,认真设计每一堂课。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过:“众所周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历史想象,要尽可能地采取设身处地的态度和基于同情之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我在完成“导学案”的基本要求外,通过诗词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在教七年级上册,我在每一课后的小结就以诗词的形式来展示,如: 第三课《华夏之祖》:黄炎两帝华夏族,涿鹿一战胜蚩尤。人文之祖黄帝尊,禅让制颂尧舜禹。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东周分春秋战国,春秋五霸齐公先。战国七雄兼并乱,齐楚燕韩赵魏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汉高祖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国渐富。汉武皇帝大一统,东汉刘秀又中兴。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曹操袁紹相争雄,官渡之战北方统。赤壁之战三国立,曹丕刘备与孙权。

通过简明易懂的诗词作为课后小结,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三、“导学案+比较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完成授课任务外,我有时有意识地将学过的相关知识作比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有关农村土地变化作比较:

又如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比较:

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八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世界三大宗教时的比较:

教学时还可以用“导学案+课后练习册”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后补充作用,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堂上课本知识的掌握。但“百变不离其本”,历史教学要充分利用“导学案”的主体作用,抓好“双基”,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让初中学生喜欢学习历史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比较法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