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1)

2018-03-28何艳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小学语文

何艳艳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文学知识的起步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本文分析了学生评价的现状,并提出基于一致性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然后在与学生评价一致性的基础上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学生评价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现状

(一)评价主体单一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的主体单一,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不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理念,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包括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评价。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培养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生生互评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别人,同时也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二)评价方式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段较低,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如果仅仅是因为学生上课纪律良好,而给以语言评价的方式外,难免会使得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实物评价,或者是态势语评价,比如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等,还可以是进行书面评价,给学生写一些激励性的话语,等等。这些评价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三)评价内容单一

评价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过于注重对智育的评价而导致评价内容单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忽略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最终的结果性评价,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建构基于一致性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建构原则

建构学生评价体系一要坚持激励性原则。不论是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还是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都要坚持激励性原则。小学生的年龄段还比较低,在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上还很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或者错误。这时就需要老师全面关注学生,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例如,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对生字没有牢固的掌握,出现读音的错误,这时老师在对其进行纠正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给以及时的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表现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这样才能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科学。评价主体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通过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阅读方式老师要及时给以语言上的鼓励,对于学生将阅读内容应用于作用素材中老师要及时进行书面上的评价。这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锻炼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建构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建构学生评价体系,首先是共性评价体系的建构,其次是个性评价体系的建构。共性评价体系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知识领域的评价和行为领域的评价。在知识领域是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这主要包括对阅读语言的把握,对阅读文本的掌握,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等。还有对语文阅读方式的掌握,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是采取朗读、默读还是略读的方式。在行为领域是通过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否参加一些读书会等公益活动;能否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为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建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

(一)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是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采取合适的阅读方法。朗读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声音洪亮,语速适中。默读是根据学生年段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且有速度要求,同时边读边对文章进行思考。略读是一种快速的阅读方法,是有选择的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文章的某些细节,抓住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包括文章的文本、语言和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与学生评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建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需要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的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教学法或者是采用小组合作法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使他们掌握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文章前后段的意思來推测和揣摩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建构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阅读心得,并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和纠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学生也要在课下进行自主阅读,结合老师讲授的阅读经验,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鉴赏的习惯,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和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在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把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标准贯穿到评价的过程中去,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小学语文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