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主两翼”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监察”机制探析

2018-03-28林应祥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

林应祥

【摘 要】班级管理是以生为本的管理,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无论何时都应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然而在常态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是片面地强调及关注着“管”的效果,却忽视了“监”的作用。本文就班级管理中构建班级监督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构建要求做一概括介绍,进而探析“监察”机制对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监督;管理;一主两翼

如何建立能够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体系,是当前班级管理改革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管理,还是班委领导下的自主化管理,实际上都只是片面地注重和强调了“管”的方式与结果,却忽略了“管”的效果。

“一主两翼”班级管理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所谓的“一主两翼”班级管理,就是以班主任统筹管理为主,以班委作为班级事务管理的“执行团”、以负责监督检查的“监察团”为辅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管理办法就是将管理的重心落实到一个“严”字上。各种规章制度、各类奖惩措施,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制度的模板给学生烙上“合格”的标签,这就在无形中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自主发展失去了活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缺少相应的“监察”机制,让“管理者”唱着“单口相声”,对管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却从未进行客观的评判。久而久之,管理便具有了“强权”的性质,民主性受到了削弱,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疏于监管。认为只要管得严就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一味追求管理效果的片面性,却忽视了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即便看见了也是碍于情面、熟视无睹,让班级管理永远处于高压态势,不利于机视觉绝版及问题。

(二)放松了对班委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成效的审查。认为自主化的班级管理,就该放手由学生自我处理一切事务。当班委遇到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班主任就会介入进行干涉,但往往由于缺乏对事情情况的掌握和了解,采用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很容易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监管”一体化让班委一方坐大。班委的权力无限地放大,以至于让他们忙着约束别人,却放松了监管自己,造成了管理真空,滋生了腐败现象,学生如若对其管理进行批评质疑,将会收到更加严格的要求,让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心声,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

(四)评价的标准发生了转变。班委作为管理者具有优越感和“特权”,在利益分配中首先考虑自我,丧失了评价的客观性和民主性。长此以往,其他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也只是例行公事,完成分配的既定任务就算达标,不会想着去超额完成任务,更不会在班级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使得班级管理僵化呆板。

二、构建班级“监察”机制的必要性

“一主两翼”的管理模式,是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弊端的有效手段,让“管”的方式不再是强迫命令式的,而是在监督机制的监管下更加民主和谐,到达全员参与、高效管理的目的,这也是班级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班级管理中,“监管”这一职责不能完全由班主任来承担,因为班主任在班级中的时间比较有限,不可能对班级动态信息了如指掌,监管的力度及效率难免低下;“监管”的权力也不能落到班委的身上,因为这无疑是增大了他们的“话语权”,达不到监督班委管理的目的,让监管存在死角;学生自己监管自己的时效性也不是太大,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互指责推诿,难以进行评判。所以,构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新组建的“监察”机构要具备以下几点管理要求:一是能够直接监测班级动态,二是对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做到全方位监督,三是要能够代表全体同学的心声,四是确实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实效性,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能够满足以上這些要求的,就是班级中哪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观察力的学生代表,通过在班级中遴选、培训、指导的方式,组建班级的“监察团”,继而对班主任工作,班委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批评建议,让管理者明晰工作的得失,为下一步整改方案的规划落实奠定基础。

三、在班级中组建“监察团”的具体要求

“一主两翼”中的“监察团”,不是“双班委制”管理体系中的第二套班委系统,而是只行使“监察权”而没有“管理权”的辅助机构,所以在“监察团”的建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需要构建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明确班主任、“执行团”和“监察团”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定好权利义务关系,“监察团”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使好对班主任、“执行团”的监督权,做好问题审查、通报、整改及备案,为后期的综合评述做准备。

(二)需要强化无为问责制度。对于那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作为、作为失职、效率低下等现象进行批评建议,让其进行及时反思和整改,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班委及各个小管理员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继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需要建立工作复命制度。将班级管理中的执行情况要及时监督反馈给相关负责人员,对班级动态及管理情况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班主任进行转达,以此提高班主任及“执行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管理者自身发展。

(四)需要健全量化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是进行有效班级管理的保障,全面对班主任工作及班委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作为班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评价更民主、更客观、更高效。

总之,“一主两翼”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监察”机制,有效地遏制了权力膨胀,让班主任工作和班委工作具有了一定的约束力,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发言人”,能够及时反映班级心声,对促进班主任及班委工作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凤.一主两翼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7卷第1期2008(2)85-87.

[2]李家成 康旻 陆敏.双班委运作中的道德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7(5).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