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课程在小学课堂上的的教学实践形式

2018-03-28于楠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李白课件传统

于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精华。是炎黄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借鉴,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的教学,让传统文化课程不再与语文课程混淆,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的方向。本课就传统文化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是实践形式进行探究。

一、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入情入境的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处于身体和大脑思维发育的阶段,加之性格大多活泼好动。一堂课中如果只有老师的讲解和阐述,时间一久,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够有效集中,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其中很多内容确实不易被理解需要老师的阐释。如何把空泛乏味的解释说明变成学生喜欢且易接受的形式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在运用时要学会选择与课程相适合的呈现形式。在《李白》一课中,从课件制作到情景渲染,我所用到的方式有以下:

(一)巧用“中国风”,创设古典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本节课的呈现提供了重要的便利。在制作幻灯片课件时,我注重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统一。除了在课件中出示想让学生看到的内容之外,在幻灯片中的插图,文字以及模板风格,我都用了“中国风”的呈现形式,如“毛笔行书”楷体的字体风格,水墨画插图,背景模板。力求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老师诵读《将进酒》时,插入“中国风”的古典配乐,更能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在呈现李白的经典诗作时《侠客行》,《山中对酌》《月下独酌》等着重诗句插图的结合,对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把握诗歌风格和意境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二)网上搜集资料,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时代,网络的发达带来信息搜集的便利。学生课前、课后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可以搭起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桥梁。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与李白相关的图文资料,了解课本知识以外的李白生平轶事,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好了充足的前置预习。同时锻炼了自己处理信息,搜集资料的能力。但收集资料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学生良好的收集资料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几天工夫的活儿。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引导、用心地研究、不断地修正。在课上孩子们课下做的功课发挥了很好的作业。上课孩子们的精彩发言,让李白形象顿时丰满起来。

以上这些形式方法,都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辅助学生多层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为孩子们以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二、教学中要注重提炼升华,有意识的强调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孩子们能够在语文课上接触大量的古代詩词,汉字文化,但往往由于教师多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学生们心中传统文化的意识比较薄弱。除了要做好语文老师的引导以外,传统文化课程中也要主要不能流于形式,简单的传授给孩子知识,要从内容,主题中突出传统文化这一概念。比如在本课中,介绍李白的人生阅历,思想情感以及性格精神时,要让学生透过诗歌作品去发现李白的人格魅力。

在主题升华时,除了对李白的写作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加以提炼总结以外,我还向孩子们做了以下阐释:“中国是一个文学的国度,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创作的民族,上古神话、《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共同构成了中国绚丽夺目的文学殿堂。屈原,李白,杜甫等文学巨匠们就是这个文学殿堂中永远的漫步者!他们以独特的灵魂和生命,谱写出不朽的作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让学生有宏观意识,通过李白体会感悟几千年中国文学殿堂的宏伟,从而建立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继而发出号召——“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身上那高尚的情操,那非凡的才情;同时去学习,去研究他们的作品,将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下去!让我们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感到骄傲!为我们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让本课的主体得到升华。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千年,享誉世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她更好的传递下去。小学阶段的孩子虽小,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种下种子,加以精心灌溉滋润,终有一天,她会生根发芽,让我们的孩子拥有精神栖息之地,心灵滋润之泉。让我们每个人都因中国传统文化而成为一个“有根的人”!

猜你喜欢

李白课件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