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探讨及对策研究

2018-03-28庞顺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成因体育教学

【摘 要】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是外界环境和机体状态所造成的心理活动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正常心理活动的主体。本文从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入手,分析了心理障碍对体育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搞好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更好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科学的引导。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产生各种运动心理障碍,尤其是在教学活动的初期,这种情况更易出现。如不及时克服,则不仅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

(一)客观因素的存在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如身体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参加对抗性项目,身体笨重、高大的学生开展协调、技巧性项目,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力性项目,他们就会感到焦虑或恐惧。

(二)意志品质差

缺乏自信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質差,技能水平低,在动作练习时不敢迎难而上,过分夸大动作难度,加上他人的调侃和说笑,都可能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惧怕体育学习和测试。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抓不住重点与难点,示范时对关键技术交代不清楚,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技能出发,对学生要求过高,都会使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饱受失败的困扰,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畏惧情绪。同时,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冷落差生,甚至把他们当作反面教材,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

(四)学生个性特点及气质类型的差异

神经系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遇到稍有难度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就容易极度紧张。因此,紧张情绪的容忍度可以通过神经类型或气质类型测查表来加以预测。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受挫折能力差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挫折是指学生在教学中追求某种口标时,由于口标与障碍之间,口标与动机之间的冲突,主观上体验到的一种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状态。心理挫折是在失败与处境艰难中产生的。例如,在动作的学习中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或是完关的完成动作,产生的失败感,情绪低落,不能用很好的处理技巧来化解自己的这种挫败感,有的由于一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的能力,心理挫折感加大,不敢再在学生而前做动作。

(二)焦虑紧张心理

焦虑是一种主观能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常伴有躯体的激活反应,它常常是个体自认为对危险和威肋、的情境无能为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评价受到损害时产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所学技术动作的难度与危险性、运动负荷的增加,考核、竞赛、教师的评价,甚至在同学而前完成技术动作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威肋、或者有受伤危险的心理,从而导致焦虑紧张的产生。

(三)恐惧胆怯心理

所谓恐惧心理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于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超限抑制,降低有机体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正确技术的掌握和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如在单、双杠教学中,对于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学生易在教学中产生恐惧害怕心理。

(四)偏执叛逆心理

主要表现为固执多疑,不信任他人,情绪不稳定,易躁易怒,自我评价过高,对失败和羞辱过分敏感,易于将别人中性的行为看为是蔑视和敌视行为等。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一)克服客观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

1.针对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有效的诱导性练习。

2.根据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安排练习手段,利用外在条件来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逐步达到调节和消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教会学生分析、比较新旧技能的方法,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都需要有注意力的参加,但其注意力往往容易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会有各种变化,因此,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克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诚恳、亲切、耐心,同时要重视言传身教,使学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心理上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

2.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艺术,教法要多样,课的组织形式要精心设计,保护与帮助措施要适当,同时要善于从心理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来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求趣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得到增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要循序渐进,注意因人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师的讲解要形象、简洁、清晰、明确、示范动作要轻松、协调、准确、优美等。

作者简介:庞顺(1983-),男,中学初级教师,本科,安徽省淮南第四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建民.学生体育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杂志.2009(11).

[2]陈长香.北京体育课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2008 (6 ).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成因体育教学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