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8-03-28杨延山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氛围营造意识培养创新创业

杨延山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进行了实践研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和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等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条件建设;氛围营造

创新创业精神已成为目前素質教育的焦点,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21世纪,在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民族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实践研究的热点。

一、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新创业意识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报名、自主实践、自主创新。它不是一种强迫性的要求,因此培养大学生主观的创新创业意识很重要,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之一。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取决于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常由教师进行指导。学校应制订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导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施行个性化管理。大学生创新训练通常是以专业为背景,学生通过已学的专业知识构建创新思路,其中有许多想法是理想化的,可能难以实现,因此导师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要给学生正确的导向,虽然也支持失败的创新,但创新点的构建要有理论基础,导师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高校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前提。

三、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建设

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在不断优化,近些年来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实行导师制、辅导员制,划拨专门的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此外,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因此高校要重视实践条件建设。如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各级重点实验室在满足正常科研、教学的基础上要为有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试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园也要积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任务提供技术、场地支持,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高校也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搭建与企业一线人员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机遇,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分享创业经验。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首先,高校相应的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为学生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挖掘身边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头作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可组织开展创业者校友联谊会、创业者协会等活动,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更多与成功者交流的机会,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与信心。[4]其次,要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可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大赛、职业能力规划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等,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同时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撰写专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五、结论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后备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更为解决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提供重要的手段。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现了积极的方向,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社会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需求与大学生个体自我能力发展的需求都要求高校在各方面加大创新创业力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摸索新的思路、探求新的方法。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高等学校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学,2012,(5):237-240.

[2]陈颖,李永能,葛长荣,等.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5):72-76.

[3]李晓静,陈树微,唐恩思.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实践研究[J].社科纵横,2011,9(26):282-283.

[4]彭勤革,朱锡芳,房汝建.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4):22-24.

猜你喜欢

氛围营造意识培养创新创业
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