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8-03-28李钢

商情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李钢

[摘要]研究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着手,对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提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产学研结合 教学模式

创业创新教育是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规划需要的手段,通过培养创业技能,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形成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培养创业意识,发展新一代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方向,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对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摇篮,创业创新教育要在大学里广泛开展,形成一个新型的综合人才队伍。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环境建设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它首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风险投资不足,应用型高校和政府等机构的创业基金有限,无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需求。其次,应用型高校和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扶持缺乏,至于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具体的缺乏针对创新创业者的创业政策措施。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设施不完善。营业场所,管理制度,经营模式等发展有限,制约了大学生项目成功转型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率。

2.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应用型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明确,只注重专业学科,却忽视就业教育和管理教育,或把两者剥离。表现为一是开展教育管理主要依靠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甚至一些大学创业教育仅限于就业指导部门二是创新创业课程大多是学校讲座,没有正式列入学校的必修课;三是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仅限于商业模式竞赛、商业竞争等形式。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明确。目前,我国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是数量有限,片面和不完整的。课程结构缺乏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实践课程和基础课程的组合很小,不同学科之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渗透性,课程数量也很小,使创新创业课程结构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创业需要的知识需求、不体现课程设计的梯度性。

4.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经过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然而當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和素质的短缺仍然是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基本不具备创业经验,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系统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5.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式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式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有创业教育的评价模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学生而言,如何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是否成功。其次,对教师来说,创新创业教师与传统教师评价机制之间没有区别,而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体系如研究项目、教学计划、绩效考核等与传统教师截然不同,因此不能在同一评价机制进行评价。

三、对大学双创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支撑体系。第一,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的校园氛围下,合作创新合作共赢模式,鼓励学生创新。二是拓展高校资金渠道。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建立自己的创业基金,实现创业、科研成果的开发,实现技术商品化。最后,加强科研交流工作。组织各高校教师和专家组成创新创业联盟,定期与其他高校交流与讨论,促进双创新教育的发展。

2.创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首先,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应融入课程体系,纳入大学必修课程,实施学分制。二是将专业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具有各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如聘请相关领域的具有创新创业经验权威给学生授课,传授实践经验。设立特训营、创业班等。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引导、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理论课层面,一是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家创业的政策和现状,未来创业可能遇到的一些困及必要的心理课程。二是开设了很多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在实践层面,为学生提供经济学课程,其中企业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课程非常实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创业活动。三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结合,形成统一权威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高校要把理论付诸实践,开设相关课程,开展各种创业活动。

4.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首先,创新创业教师应积极开展产业创新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案例研究和教育理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聘请具有成功的创业指导和创业背景的有实践经验创业导师,如优秀校友,社会知名的高级管理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功发展研究创业项目。第三,应用型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及时检查创新创业教师提供的课程是否学生实际创新创业需要的相整合。

5.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用型院校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应制定创新创业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健康运行的保障。教师应区别制定与传统教师评价规则不同的教师,并鼓励创业教师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应该尽可能制定评估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评价机制来检查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创业机会与创业意识等方面.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