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小吃的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2018-03-28刘昌浩李秀敏

商情 2018年7期
关键词:洋快餐小吃传统

刘昌浩 李秀敏

[摘要]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散落着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它们相隔千里,却总能引起食客们的共鸣。在这世界上,中华民族对美食的热爱没有一个民族能比得上,从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不与吃沾边就可以看出。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小吃作为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餐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其单品化、碎片化和地方特色化,使其只能隐于市集,无法走上更大的台面散发光发亮。而街边小摊贩的不卫生加工,又拉低了传统小吃的整体形象。所以需要一种全新的模式对传统小吃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拥有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小吃 地方特色 二次加工

中国人吃小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吃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再加上工作紧张,人们开始厌弃正餐而青睐小吃。在国内,小吃通常不作为家庭的正餐,人们会到小吃店或小吃摊位上购买。然而在台湾、新加坡等地,小吃经常作为正餐的替代品。因此某些人选择以经营小吃摊位作为行业,某些做得特别出名、符合大众喜爱口味的小吃店或摊贩上食客排队如长龙,日进斗金,例如台北有名的士林夜市、华西街夜市等观光夜市、北京的东华门夜市,小吃经济颇具规模。然而从《中国餐饮情报分析》了解到,我国小吃业的发展目前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传统小吃因承受不住而选择关门大吉,使得小吃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

一、传统小吃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小吃的主要问题在于市场定位不足、营销观念陈旧、企业知名度低,没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没有准确把握顾客消费心理。中国的传统小吃店不少,但是大多都是单品化、碎片化和地方特色化,缺少一个将其整理、改进、宣传的餐饮企业。小吃行业鱼龙混杂,人人标榜自己是正宗,可口味却差异巨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一些街边小摊,为了利益不惜损害质量,使用过期,变质,不合格的食材,甚至为了使食物色香味更出众,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拉低的小吃行业的整体形象。

二、传统小吃的发展前景

2014年,全国餐饮收入为27,860亿元,同比增长9.7%;2015年,全国餐饮收入为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2016年1-11月,全国餐饮收入为32,447亿元,同比增长10.8%。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17年我国餐饮业收入将达到39,620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80%,2021年收入将达到59,710亿元。

近几年来,快餐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西式快餐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下降,而中式快餐却学习洋快餐的方便快捷,但又不失中餐的美味丰富,正在呈上升趨势。可以说,洋快餐在中国市场或风光不再。同时更因最近几年的负面缠身,洋快餐的经营情况更是雪山加霜。这就给我们追赶的机会。

据沙县小吃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沙县小吃全国店铺超过2万家,6万多从业者,年营业额近70亿元人民币。其店铺规模是肯德基的五倍。从中可以预见小吃行业的潜力。

可以说小吃行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三、对传统小吃的改进措施

(一)集合、改进传统小吃

与传统的正菜相比,人们对不同地区的小吃接纳度高,所以不同地区的小吃可以互相补充。保证产品的多样性。从中国各个地区的传统小吃中,挑出其中轻便、快捷、可量化的小吃,进行改进、简化、统一品牌、商业包装以及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以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经营方式经营传统小吃。把洋快餐轻便、快捷、环境好的用餐体验和中国的传统小吃结合起来,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无传统中餐馆重油烟的新型中餐馆。

(二)文化运营

既然是做传统小吃,就应该挖掘传统背后的文化价值。中华传统小吃的发展与国家的历史变迁、民族习俗的传承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消费者很容易对饮食消费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产生共鸣。因此,企业应当努力找寻产品、服务、品牌与中华文化的交融点,增加品牌的附属价值,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可以结合各类历史文化因素。以此来丰富餐饮的文化内涵。

(1)发掘传统小吃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民俗民风:几乎每种小吃被后都隐藏这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它诉说着当地的历史,凝聚了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在餐馆的装潢设计上,既要学习洋餐馆宽敞明亮的特点,同时又要具有中国特色,让食客吃到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中国的风味和风情。在包装和服务人员的服饰上可以融入地方特色。在传统节假日还可以邀请消费者参与到传统小吃的制作中来,比例,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等。教育来参与的儿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时尚与中华文化的结合:中国风也可以时尚起来,在就餐过程中中可以赠送中国风情的首饰、手工艺品。还可以让消费者穿上传统服饰就餐。以新奇有趣的时尚中国风,调动年轻人的消费欲望。

(三)网络营销,拥抱互联网

(1)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方式打造自己的粉丝经济,与网友互动,了解网友们对各地小吃的喜好程度,从而推出新的小吃,满足消费者需求。还可组织转发免单、打折等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还可抽取线上网友组织线下品鉴会。

(2)外卖产业火热,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叫外卖来就餐。积极与美团、饿了么等企业合作,提升送餐时间,对学生人群给予一定的优惠。利于大数据指导食材的采购与生产。

四、总结

品牌化运营,各地区小吃互补,保证食品安全,做到这三样,中华传统小吃将能扬帆远航,征战世界与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来一场正面的较量。用美食传播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洋快餐小吃传统
洋快餐变“土”
开胃小吃“丝娃娃”
洋快餐少吃为妙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少年力斗传统
不宜用洋快餐做孩子的奖品
舌尖上的洋快餐,谁更健康?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