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驾驶,怎样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8-03-28徐世阔

汽车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上路无人驾驶道路

徐世阔

随着无人驾驶道路试行的开始,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也将推上进程,无人驾驶上路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然而,最终能否实现产业化让大众所接受,仍面临很多挑战。

有法可依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就在去年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车上五环前往 AI 大会现场,进行了无人驾驶车的首秀,但最后结果却是遭到了违章的调查。事实表明无人驾驶在法律制定方面的空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等法律规定,所面对的对象仅仅为有人为驾驶的汽车。但专门面对无人驾驶的法律还是空白,空白就需要去填补。

就在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修订展开讨论,提出临时保障措施,授权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经过改装的并装载有无人驾驶控制系统的车辆给予临时上路许可、逐步开放半封闭半开放公共道路测试、划定一定的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进行全开放 测试。我国未来主要应当建立健全自动驾驶法律制度。首先,建立自动驾驶汽车许可与质量管理制度。其次建立自动驾驶汽车道路安全行驶制度。再次建立自动驾驶汽车致损责任赔偿与保险制度。让无人驾驶上路有法可依。

除了在道路法上要进行修改,同时也要建立明确的测试法度。汽车必须通过检测才能上路。万一出现事故要依法明确交通的责任者。在上路测试方面,必须建立测试车辆远程数据监控平台,同时按要求接入第三方机构数据平台,并为测试车辆购买相应保险。测试驾驶人应具有相应驾驶资格。测试车辆必须在第三方指定的封闭测试区内,在规定的有效试验次数内 达到相应要求。在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处理上,将会依据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所有违法行为由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必须解决技术难题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出于安全考虑,上汽在设计智能汽车时,安全设定范围为3米,在此范围内,只要传感器感知到有物体靠近,就会自动减速或刹车。但是传感器无法穿越固体障碍物,如果有行人突然出现在车道上,扫描仪是无法及时检测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需要留意周边的其他车辆,还必须能够检测到周围的路人、车道、停止线、交通标识、交通灯等一系列因素,也需要有预测诸如目前行驶的车道是否会在几百米之外终止、前方道路上是否有停泊车辆等问题的能力。此外,当路面上有积雪时,无人驾驶汽车经常会面临无法“看清”道路标志及其他线索的难题,而电脑必须利用这些信息才能进行正确的定位。所以目前最棘手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汽车的视觉能力,如何将人类的视觉能力复制于电脑系统。人脑有几乎 1/5 用于图像处理,对人类的视觉能力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地方。所以要安全上路,还要在电子视觉上有所突破。

同时无人驾驶要有预测性。这就需要汽车可以精确地观察停车标志、交通信号灯、限速标牌、其他车辆的行为以及人类驾驶员会关注的其他通用信息,以判断以什么样的速度行车,以及何时何地需要转弯等。当车辆需要在楼房建设区域、事故区域或是其他会有通过手势信号来指挥行车的区域穿行时,无人驾驶能识别这些手势,但是,当有人用手势信号来指示车辆通行时,尤其是当这些手势信号与交通信号灯或停车标志有冲突时,无人驾驶汽车就会感到困惑了。如何讓电脑读懂人的思维方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形成产业模式才走进入寻常百姓家

只有形成产业模式、产业链。降低无人汽车的成本,才能走进大众视野。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国内无人驾驶汽车量产时间最早也要在2020年以后。要想形成产业模式不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逐渐将无人驾驶汽车研制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对现有汽车的部分改进。第二,车载摄像机道路检测等汽车辅助驾驶技术都相继在商用汽车上获得了成功并且技术十分成熟。辅助驾驶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无人汽车零部件的产量、降低其成本。第三,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各种传感器、计算机在性能、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价格也将大幅降低,尤其计算机的降价更是明显和突出。

综上所述,无人驾驶要想走进社会大众,必须要做到依法上路,技术成熟,本身形成产业模式。

猜你喜欢

上路无人驾驶道路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公园
水一上路就成了河
水一上路就成了河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
3D打印汽车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