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实意义

2018-03-28任思龙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政务服务十九大载体

摘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运行已有一段时间,效果显著,通过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实意义的分析,真正的感受“互联网+政务服务”所能给政府和百姓乃至企业所带来的一切,来加大“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的进程。

关键词:十九大;“互联网+政务服务”;途径;载体

2016年全国两会上,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也宣布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时隔一年又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从中不难看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实际上就是“互联网+”的延伸,“互联网+”侧重的是企业的发展,通过一年的实际应用,效果明显。2016年就被延伸到了行政领域,这也是“互联网+”首次+到了政务服务上,对政府来说这也是一次必须面对的挑战。

从“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式提出到现在,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等相关的能够大力、高效、快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生根的规定和政策,这也能看出国家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视程度。那么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究竟能为我国的发展,为大众百姓带来什么,也就是说究竟好在哪?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到了“人民”二字,充分体现我们始终不变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我们党的使命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服好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摆在我党工作的第一位,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第一要务。

坚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知道人民需要什么,才能不断创新、改革和拓展党治理国家的新思维、新思想和新战略,对人民的服务要落到实处,工作要扎根于群众,向群众所想,做群众所想。近年来,人民群众办事难、跑断腿、无人理的现象日益突出,迫在眉睫。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对办事便捷、高效的需要是不是人民的需要;办事难、跑断腿、无人理的现象是不是发展不平衡的体现。为此党和国家选择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好路径:“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注重的“用户至上”的原则,这一点很符合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根本宗旨。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生根,开出“一号、一窗、一网”的花朵,再加上相关制度和责任的完善和落实,就会很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办事便捷,高效的需求。这也是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途径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全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于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90个)的确定和公布。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治理,从而让每名公民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高效、便捷、环保、和谐的真实感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智慧城市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和通讯技术,对城市的整体运转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创新出和总结出更加适合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从本质上看,智慧城市要求智能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去治理城市和为人民服务,从功能上看“互联网+政务服务”就是智能化、人性化、科学化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政务服务”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整体运行,为人民提供按需服务,从而达到“民众跑腿”变成“信息跑路”;“群众来回跑”变为“部门协调办”;“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的效果。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载体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首先“放管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放管结合,从最终的目的上看,都要落实到优化服务上,优化服务是“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同时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的效能的总体要求。再则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也要求要惠及于民,优化服务。所以优化服务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是一个关键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正是这个有力的抓手,也是很好的载体。通过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少走了很多弯路,少办了很多手续,减少了很多麻烦,无论是百姓还是企业都会真正的感受到“互联网+政务服务”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真正的从自己的头脑中剔除办事就头疼的理念,从新树立起政府的服务会越老越好的思想和理念,让百姓和企业对政府看到政府的决心,百姓和企业对政府有信心,最终达到办事顺心的和谐效果。这时“放管服”改革效果便会体现的淋漓尽致,百姓和企业也会满面笑容。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然就会形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不再是难题,一切都将迎刃而解,顺理成章。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突破[J].张翔.中国行政管理.2016(11)

[2]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思维与路径策略性研究[J].费军,贾慧真,王荣

荣.电子政务.2016(08)

[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模式[J].周民,贾一苇.电子政务.2016(06)

[4]“放、管、服”协同推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J].张新起.机构与行政.2016(02)

[5]“互联网+政务服务”:五个论域的冲突与平衡[J].张瑜,孙宇,罗玮琳.行政管理改革.2017(05)

作者简介:任思龙(1984—),中共营口市委党校拓展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政务服务十九大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互联网+ 政务”: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