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践分析

2018-03-28梁武春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矿山废弃地的高效利用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比如改变地形地貌景观格局、土壤侵蚀造成导致水土流失、引发地质灾害等,这些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从矿山废弃地的主要特点、破坏形成的原因、生态破坏程度以及治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践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不可少,而且其规模也在逐步的扩大。它在保障社会资源满足的同时,也导致了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矿产资源开发过后形成的堆积物、地形地貌的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土壤污染等。为此,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矿山环境治理措施,来保证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1、矿山废弃地的主要特点及矿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矿山废弃地是指因为采矿活动而造成的原地貌被破坏或是被占用的土地,例如采矿区塌陷区、尾矿库以及露天区等,它们没有经济价值,而且由于其没有一定的整治措施导致一直无法继续使用。矿山废弃地不是千篇一律的,它们会因为来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點,就如废石堆积地是由较低品位的矿石以及表层被剥离的矿石共同组成,因此是岩石碎块等。总体而言,矿山废弃地具有有机物质含量匮乏以及养分不均衡两个特点。

开采矿产资源是很多国家的必要举措,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对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矿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废弃地植被覆盖面积以及降低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几率,当改善到一定程度上,会吸引一些野生动物来此繁衍,进一步提高此地区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治理修复,可以从根本上增加该地区的土壤中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含量,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土壤环境,进而为生态环境的良性改变提供保障。

2、矿区损坏形成原因及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分析

2.1矿区损坏形成原因

近一段时期里,很多发展思想浪潮席卷而来。但是由于相关工程设计规范标准低、经营管理方式欠缺以及开采设备老旧等原因,导致原本环境良好的土地满目疮痍,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植被破坏、地质灾害等问题不断出现。

2.2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分析

在部分采矿区,整个矿区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开采规模,进而导致地形地貌的格局改变。由于某些原因而大量砍伐树木,继而导致植被破坏,同时土壤的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等,这些因矿山活动而产生的问题都将引起矿山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损坏。

2.1.1植被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场所的破坏

就我国而言,生态系统主要分为六种,分别是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众所周知,每一种生态系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物群落。但是矿山的开采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损害生物群落的和谐,就如露天开采使得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植被以及野生动物消失,同时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最终导致一些生物的数量减少。通常来说,生物都依赖于一定的生存环境,当采矿活动破坏了矿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稳定时,也就意味着影响了整个矿区生态系统的循环。

2.2.2.地形地貌景观格局的破坏

采矿过程中,会使岩石、土壤等裸露在外面,继而在地表形成新的凹陷区,导致自然地形的改变,损害了原有地貌特征的使用价值以及存在价值。与此同时,采矿之后的景象降低了视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当然还会造成水土流失以及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3、治理措施

3.1清理工程

一般情况下,矿山废弃地留存着许多危险石块,但因为其体积较小,所以可以采用人工拉撬危岩的方式,以此整理相关地点的碎石,清理掉坡上的危险岩石。但是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相对安全的工程,对于其他类型的清理工程还需要具体分析。

3.2边坡工程

在采矿区肯定会有高陡边坡,对于这些地点的治理,需要进行削坡处理,削至30度以下,可能够消除崩塌以及滑塌地质灾害隐患。对边坡坡面进行治理,有利于植物生长,以此使得坡面景色美观。

3.3场区平整工程

在治理完边坡后,需要对治理区内的一些地方以及工业场地进行平整处理,而在整个平整过程中,对于大石块可以借助挖掘机进行填埋,对于小碎石可以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平整时,还需形成坡度不大的斜坡,以此汇集雨水。

3.4种植工程

由于矿山废弃地很难凭借大自然的地帮助进行恢复,即使有可能恢复,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是最好的措施。其中中首要的环节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这些植物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乔灌草混播方式重建植被生态系统。

4、治理效果

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治理措施,将会大大提升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绿地面积增加,使得被破坏的土地植被大面积的恢复,提高了矿山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其次,改善了矿区周边的空气质量,因为增加的植被可以挡风防砂、涵养水源等,良好的景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通过治理,提高了矿区植被覆盖率,阻止了矿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恶化,维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吸引了野生动物的居住,增加了动物群落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如初。

结语:

对于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可以提高治理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治理区周边居民的生活,提高经济效益。总而言之,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规划、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旭.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践[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5):59-62.

[2]王瑞君,李林霞,何玉玲,辜彬.采矿废弃地生态与景观恢复治理模式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04):85-90.

[3]王超,毕君,尤海舟.矿山废弃地生态退化程度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06):1070-1075.

作者简介:梁武春 (1985.02.23)单位:贵州德润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环境治理工程。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
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单片机与PC机串行数据通信的工程实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