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道路的创新发展

2018-03-28李东阳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文化强国民族复兴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文化强国战略是推进中国道路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强国立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强大的前瞻性和开创性,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动力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文化强国”的战略格局,重点探索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道路的创新和发展路径,旨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关键词:文化强国;中国道路;民族复兴

中国的发展与强盛,离不开文化发展这一根基。文化强国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必由之路,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民族性,既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又能够张展民族特色。在新时期中国发展建设中,文化建设体现出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同时,又呈现出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在文化强国战略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将走出一条创新道路,以崭新的姿态和全新的文化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构建“文化强国”的战略格局

(一)文化强国的内涵

从战略角度看文化强国的整体格局,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融合中,将其融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国民教育中,进而形成全民族共同坚守的文化理念,在精神上形成强大的驱动力和凝聚力,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形成统一的约束力,积极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始终秉承立足当前、贯通古今、面向时代的核心主旨,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以文化为动力推动国家发展建设,继而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指导性纲领。

(二)文化战略的思想指引

文化强国凝聚着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面临深刻变革的转型期,文化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在这一特殊历史其实,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还有一定距离,中国走向世界不但需要评价超强的经济实力,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一点来看,文化强国反映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支持和实践特色,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文化强化具有指引主体方向的作用,是“文化复兴”的具体实践。

(三)“文化强国”的世界性格局

文化强国不但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更体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性特点。在千秋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趋势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化建设为主导,深刻发掘文化思想内涵,在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创造了民众素养提高、科学文化进步、民族创造发展的新格局,是关系到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而民族文化的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除了保持自身纯粹性,更要以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去芜存菁,承担起以文化促进国家发展的使命,以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文化进步体现出东方大国的责任当担。

二、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道路的选择

(一)把握文化建设的时代性,抓住時代主题

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从世界文化发展的核心主题来看,主要表现为“和平、发展、共赢”。从中国发展建设来看,则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核心的文化发展建设。这一主旋律明确了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主体方向,强化民族文化自信。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国家将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民族文化建设的迸发力,促进了民众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在文化强国精神的引导下,中国道路的选择更加全面和具体,能够从多个维度指导中国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文化自觉为参考,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同时又要有放眼国际的胸襟和事业,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发展进取,充分体现出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将时代发展中的思想精髓融合在文化建设中,使之成为推动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把握民族性,从国出发看待文化发展建设

任何时代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与当时的国情、民情相适应,在发展、加工、完善、改造的过程中形成文化精粹。我国国情相对复杂,从理论上去适应国情很容易,但是将其应用于实践就会有很大难度,这就需要在文化强国的建设道路上进一步把握国情。在新常态环境下,文化建设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家改革的深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更充分的智力支持。作为文化建设者需要积极适应国情变化,主动借鉴先进经验,坚持民族特色,尤其需要兼顾民众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从民族文化中深挖资源,提高文化强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把握包容性,兼收并蓄实现文化强国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中,文化强国道理的实践需要极大的包容性,中国以崭新的文化姿态走出国门,但是是否能够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其包容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优秀的文化成果能够为消除民族思想壁垒,能够使其他民族感受到其中的理性力量,能够在情感与精神上引发共鸣。不但需要对本民族利益和发展有深刻的关怀,同时还要对各民族的发展和利益表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以兼收并蓄的姿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结语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加,中国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也在与日俱增。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崭新主题。以先进的中国民族文化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突出中国社会主义道理的发展特色,这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董晓萍.跨文化对话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步建设[J].西北民族研究.2016(01)

[2]王资博.中国梦视野下文化强国建设的功效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刘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内涵探析[J].兰州学刊.2013(06)

作者简介:李东阳(1990.03.23)男,民族:汉,籍贯:河南,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文化强国民族复兴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