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2018-03-28吕海峰
吕海峰
摘要:初中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使学生在获得课堂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正确的社会实践的行为能力,树立起爱国奉献、集体荣誉和良好品德观念。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
当前,在我国新课标的出台及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在教育领域已经树立了因材施教、以德育人的观念。但传统教学中维学习成绩论的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虽然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已经不是纯粹的追求教学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了,而是向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德育素质上来培养。然而,因为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时间较长、历史久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还并没有提高到日常教学的首位位置上来。
在初中语文中德育教育这个领域一直都被人们所关注。随着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道德理念的不断改变,新的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普遍认为社会应该更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德育教育,这些也都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教育界所要重视的问题和关注焦点。
我国现阶段的语文德育教育中普遍带有重知识、轻实践的倾向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德育知识的普及,并没有把学生认识世界、社会实践和道德认同放在首位,在建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虽然下了功夫,却收效不明显。这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德智双赢的目的是不相适应的。
1.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地位和意义的研究
初中是人生命中的重要学习历程,因为初中正是人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是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蒙时期,同时也是人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提高的重要阶段。从以上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育对人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要大于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因为初中语文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最根本的课程,也是最基础的综合性课程。那么,初中语文的德育教育又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初中的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社会道德观的基础,德育教育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现实事件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引发正确的思考和共鸣。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虽然也已基本具备一些是非判断能力,思想上也逐渐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但由于他们缺少社会实践的课堂,在个人行动和行为还没有养成强烈果敢的性格,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还略有不足,对于许多复杂一些的道德判断还不能正确把握和认识,并适时做出最正确合理的评价。而初中语文课上开展德育教育,正可以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全面开发,对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正确的判断和认识,真正养成正直、宽厚、热情的品质,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和有用的人。因此,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
现代语文教学中时刻把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做到了德育教育完全融入于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中,完全贯穿于全部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应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思想品德教育、爱国奉献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内容合理安排进初中语文课堂。
2.1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身正为范的意思,讲的是人品和作风的问题。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力和技术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问题也绝对不容忽视。今天,强国梦的提出,振奋了国人和凝聚了人心,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强大、要强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每一名中华儿女自觉提高个人修养与品行,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也只有这样,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才会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而繁荣昌盛。那么,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到底以什么为标准。我认为还是要以当年革命烈士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标准。举个列子:当年在重庆渣子洞中的烈士被特务集体秘密杀害之前,其实早已经有了预感,但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会先想到自己的安危。那么,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他們首先想到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发展,新中国当时已经成立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伟大的党经历千辛万苦,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国家政权的成立。这个国家要富强民主就离不开党的领导,那么,这个党要怎样才能始终处于先进的地位,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些才是他们当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他们放下了个人的安危,集集体的智慧,写出了《狱中八条》,这个著名的《狱中八条》告诫着怎样约束党员的言行、怎样从严治党、怎样防止党内腐败,条条都成为了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大家可以看看,就是这样的民族责任感,才是我们现代教育所最需要的和最缺少的。
2.2语文教学中的爱国奉献教育
爱国奉献教育应融入语文教学的点滴之中,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这就是一代伟人的爱国情怀。当代,爱国奉献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也处于现代德育教学中的首要地位。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收集整理爱国者的爱国事迹。以初中语文课本教材为基础,使爱国者的光辉形象时刻树立在学生的心中。教学中不仅要讲大家都知道的爱国事例,同时,也要将一些鲜为人知的公众爱国事例讲给大家听,选取的题材,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选取的行业可以涉及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从而使学生们懂得,爱国者荣这个普通而又浅显的道理,立志成为一名普通的爱国者。
2.3语文教学中的集体主义教育
现代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优越、学习条件较好,有许多学生受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会逐渐养成一种利已排他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和突出。所以加以正确的关注和引导。如用现代国家发展富强是靠千百万人的不断努力才取得的事例,来激发学生们的集体荣誉认同感;用给集体做贡献的好人好事,来激励学生们的标杆意识;用先辈们在工作中的进取精神,来激发学生们为国家和集体争取荣誉的决心和勇气。从而使学生们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进一步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意识。
参考文献:
[1]陈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5(09)
[2]张丽雪.语文教育中的德育特殊性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6(12)
[3]高荣国.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德育问题[J].中学语文,2016(01)
[4]王桂萍.试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5]刘蓓蕾.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