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2018-03-28郑会清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郑会清

摘要:数学知识和能力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是顺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因此,继续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如何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争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以后继续学习的前提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当前的数学教学工作者要全面转变思想,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让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得以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情境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以比和比例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识的运用模糊不清。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概念。上课伊始,我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和一杯水,学生们看到我这些道具很好奇,这时候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学们,我这里有5块糖,一共是30克,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帮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呀,一共330克呗。”我在看到学生们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看起来难,我们就以这杯糖水为例,来层层剥开比和比值这节的真面目。”随后我不断引导学生从比的定义为突破口,自己小组探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情境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整节课学习气氛高涨,回答问题踊跃,也带动了我的讲课积极性,整体效果非常好。

二、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三、营造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光依靠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小学生心底引起共鸣,是难以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只有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实现小学生想象力與创造力的和谐发展。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⑴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融逻辑、推理、概括和综合等为一体的以数理为主线的自然学科。⑵提出挑战问题,开拓创新思维。⑶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发挥。⑷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⑸结合现实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四、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知识形态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在数学学习上立体思维能力较差。以往题海战术应对抽象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都不符合现代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正好迎合了孩子的这一特点。通过制作flash,将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问题简单直观的通过设计的动画展现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认识。以“平移”一课,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旋转门”、“推拉门”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演示它们的运动过程,从而揭示平移概念。并设计了小熊跳格子的flash,将物体位置变化的过程演示出来,孩子们一开始以为是一款小游戏,兴趣十足地盯着动画看小熊的运动路线。同时配以当下最受学生们喜爱的TOM猫的卡通形象讲解平移的过程和平移的基本知识。将抽象知识融合与动画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望,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综上所诉: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我们就要充分抓好融和、激趣、主动、发展这四个要素,也就是抓住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们还需要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的“课感”;但这个发现步骤不是像科学家们最初发现科学真理那样要经过漫长的道路,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缩短发现的过程,削平发现的坡度,精简发现的途径和迷路,变成稍有岔道的途径,使学生在岔道中能够独立选择,像“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学习,向未知世界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2]陈艺.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90.

[3]李敏,丁军.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149.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