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曲家刘荣德的民歌创作

2018-03-28陕燕林

牡丹 2018年6期
关键词:冀东作曲家民歌

陕燕林

民歌作为我国一种最古老、流传最广泛、大众喜爱并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作为“俗”文学的代表,自先秦以来就对华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承载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见证着时代的历史变迁,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风貌,丰富着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它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冀东平原上有那么一群人,用热血浇灌着梦想,扎根基层,将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民歌的创作与传承,著名作曲家、理论家刘荣德就是其中一位。

一、刘荣德个人简介

刘荣德(1935-),生于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是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民歌演唱家、书画家。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冀东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任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社会音乐学会副会长、河北省文化厅高级职称评委、唐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刘荣德一开始学习二胡,后学习小提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拜师曹玉俭学习冀东民歌。代表作品有《槐花海》《创花生》《潮海渔民号子》《闹花灯》等。在学术上,他发表了《冀东民歌演唱方法》《冀东花吹艺术》等多篇论文,出版专著有《唐山地区喷响曲集》《乐亭影戏音乐概论》《冀东民歌研究》《冀东吹打乐》《冀东地秋歌》《民族唱法讲座》等,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作为音乐实践工作者、民歌演唱家,他是最早接触昌黎民歌并对其进行系统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是昌黎民歌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演唱方面,他也是公认的演唱昌黎民歌最优秀的一位。2006年8月,刘荣德获得了中国民乐界最高奖项——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这是对他几十年来辛勤努力成果的褒扬,但是这不足以诠释他对冀东民歌的贡献。2009年7月,刘荣德成立唐山民歌研究院并在76岁高龄出任院长,积极传授冀东民歌,为冀东民歌的发展发挥余热。刘德荣自己创作并演唱了许多冀东民歌,使古老的民歌有了更新颖、更容易歌唱的形式,更容易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从而让民歌创作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反映新时代、新风貌,焕发出艺术创作生机勃勃的景象。

刘荣德还提出“用感性写歌,用理性写歌”的理念,艺术创作强调艺术真实,它不同于客观真实和科学真实,它以假定性情景表达对社会生活内蕴的真实认识。艺术感情要真实,感性是指作曲要有人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要有生活阅历的锤炼及音乐素材的积累,在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创作动机的支配下“形之于心”;理性是指作曲家在“形之于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形之于手”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作曲家专业技能的考验,体现着作曲家的实践能力。

二、刘荣德与冀东民歌

冀东民歌这一古老的艺术源远流长,它紧密地联系生活,是冀东人民精神风貌的横断面。无论是民歌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声腔唱法、音韵选择都受到了北方民歌的影响,它以自己的独创性影响着北方民歌。冀东民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它焕发出第二春,孕育出一些享誉全国的曲目,如《茉莉花》《闹元宵》《采菱谣》等。

刘荣德从1955年后,开始在歌坛崭露头角,从地方舞台到全国舞台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其演唱音律跌宕,节奏鲜明,反映了我国冀东地区民间文化的特色,主要代表曲目有《接牛犊》《茉莉花》《埋地雷》《山里人爱唱歌》等。他持之以恒地对冀东民歌进行研究,结合舞台加以实践,不断提高冀东民歌的演唱水平。

冀东民歌的总体特点是,它扬弃地继承了北方民歌中的粗犷豪迈、声腔响亮跌宕的特点。这从侧面反映了冀东人民的乐观与直率。这一时期的民歌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和区域民族精神风貌的表征。就民歌反映的内容而言,其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对劳动人民的歌颂

在生产劳动中,劳动人民解放了双手,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开始有了追求,民歌中有许多描写生产劳动的歌曲。有渔民捕鱼时唱的歌,也有农民挥舞着锄头唱的歌。虽然劳作辛苦,但是唱民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感觉,人们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耕种中,怡然自得。

(二)爱情至上的弘扬

爱情题材的民歌源远流长,自《诗经》开始,就有描写男女爱情的民歌佳作。既有反映女子思夫、男子追求女子的浪漫情节,也有反映婚丧嫁娶和描写给妇女带来不幸婚姻的民歌,如弃妇情节。在这些民歌中,描写冲破封建藩篱、表达自主婚姻、自由恋爱的歌曲显示了作者思想的进步性。此外,冀东民歌中还有许多涉及地方民俗、礼仪、节日的歌曲,这对我们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风土人情大有裨益。

(三)日常生活的摹写

文学作品的艺术源泉来源于社会生活,民歌的灵感也来源于社会生活。对日常生活记录和反映的民歌数量比较多,大多写邻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以及社会新风貌、新气象,也描写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艰辛。《万年愁》这首民歌就是一幅封建农村日常琐碎生活的白描,真实地表达了吃不饱、穿不暖人民生活的苦涩,饱含着作者的同情和无奈,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写照。

三、刘荣德对冀东民歌的重要贡献

民歌的采集与整理是一项非常繁重且需要足够细心和耐心的浩大工程。刘荣德克服重重困难,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走巷访户,深入大山深处,拜访各种民间艺人,与他们交流切磋、潜心研究,探求第一手资料,采集民歌。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中,他既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也加深了自己的认识,拓宽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并学习到多种演唱方法,延续了冀东民歌艺术的命脉并发扬光大。在有利于歌唱的前提下,他积极创新,对声腔唱法有所改动,填词、谱曲、演唱浑然天成。他创作的《我站在太行山上》《槐花海》等曲目屡屡登上央视热播榜,为冀东民歌的搜集、整理和创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西师范大学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

猜你喜欢

冀东作曲家民歌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冀东地区草塘坨航磁异常的查证效果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