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妖怪文化的研究

2018-03-28郑偲琳

牡丹 2018年6期
关键词:妖怪小说文化

郑偲琳

近些年来,各式各样的外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使得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影视作品,人们接触到日本的百鬼夜行与妖怪文化,发现日本人对其十分了解,不仅对其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整理,还将其应用在许多商品上。相比之下,中国在妖怪文化整理与传承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使妖怪文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妖怪文化属于民俗学,而民俗学经常被许多人忽视,这使得妖怪文化的传承发展岌岌可危。在中国,许多人对神仙鬼怪的兴趣集中在神与神系上,对妖怪文化不大了解。偶尔听说的妖怪,也只是《山海经》《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书籍中的零碎妖怪,并不了解整个系统。但妖怪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应该梳理中国妖怪文化发展的线路,促进现代妖怪文化的发展。

一、妖怪文化的发展线路

妖怪,最初产生于人类对自然、对风雨雷电带来的灾害、对毒蛇猛兽的力量的敬畏,当时生产力落后,人们认知水平有限。志怪小说是妖怪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秦汉起,随着志怪小说的不断发展,妖怪文化逐渐增添了许多内容,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而对于文人来说,志怪小说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舞台。他们将真实社会中的一些状况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小说中,或是将自己的期望寄托于形形色色的妖怪身上,这在妖怪文化的发展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中国志怪小说的发展历程,梳理出中国传统妖怪文化的发展路线。

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不成熟的志怪小说,如《山海经》《汲冢琐语》。至此,妖怪文化开始活跃在文人笔下,活跃在字里行间。

汉代,小说开始成为一种记录街谈巷议之类传闻故事的文体。这个时期记载妖怪的小说很多。《汉书·艺文志》的内容到隋时,许多都已失传。但根据现存的古注和佚文来推测,其中有部分内容当属志怪范畴。还有一些关于神仙的汉代小说,如《洞冥记》《神仙传》,虽然它们侧重内容不同,但人们从中不难看出妖怪文化在汉代的传承。

南北朝,朝代更迭,社会动荡。在这种环境下,佛教、道教飞速传播、发展,妖怪文化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俞炽;会小乘佛教一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就是这时出现的,如《博物志》《搜神记》。这些小说记述了大量的妖怪、鬼怪形象。同时,志人小说也迅速发展,其中也掺杂有描写怪异的内容。与前代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所描述的鬼怪形象更多,行为做事也更贴近生活,并非之前充满奇谲色彩的非现实生物,而多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如狐狸、蛇、树以及器物之类变化而成的怪。

唐代,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这时他们在字句中对妖怪的描述更加详细。唐代的许多志怪小说,如《广异记》《古镜记》等,都是对六朝志怪题材的发展。同时,唐代也兴起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传奇体。它与志怪小说一样,其中有关于妖精鬼怪的记载,对研究妖怪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代,出现了两本在妖怪文化方面极具标志性的成果:《太平广记》和《夷坚志》。《太平广记》其按题材将主体内容分为九十二类,其中便有“妖怪”与“精怪”类,记载了大量关于“怪”的故事。《夷坚志》原有四百二十卷,今存二百零六卷,共两千七百余篇,杂录鬼神精怪、巫妖医卜、风尚习俗等,也是“怪”形象集中出没的主要文本之一。

明清时期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这两本书用的手法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都记录了大量妖怪形象。话本的发展也为其中的精怪描写增色不少。再者,章回体小说蓬勃发展,又形成了一门“神魔小说”。其中既有神仙、佛祖、菩萨等神灵,又有许多妖魔鬼怪。

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民主和科学思想渐渐深入人心。妖怪文化被贴上了“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等标签,在近现代几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运动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世人也对妖怪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直至今天。而就妖怪文化本身来说,它在封建环境中产生和成长,所以它必定有腐朽迷信的部分,但它对于研究古代哲学、历史和民间信仰来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于妖怪文化的研究,人们要区分清楚哪些是对社会有益的部分,哪些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妖怪文化的价值所在

妖怪文化并非没有价值。妖怪文化属于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信仰往往是一种特别的世界观。今天,历史学家无法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去研究古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但妖怪文化给人们提供了现成的渠道。虽然人们能够通过古籍研究古代哲学,但属于草根文化的妖怪文化更能通俗直观地反映古代百姓的思想。

另一个意义就是利于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保护。妖怪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人们应当予以保护。同样是亚洲国家的日本,在保护传统文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就拿妖怪文化来说,日本的许多商品都有百鬼元素,与之相关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也不在少数。这就像警铃,提醒国人应当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妖怪文化是缤纷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应该消失在中华文化中,消失在大千世界中。

妖怪文化也渗透在许多节日和民俗文化中,如清明节、中元节和丧葬文化等。清明节要祭奠先祖,其中便有人们需要遵守的习俗和不能触碰的忌讳。中元节,又名鬼节,显然和妖怪文化脱不了干系,但是现在的中元节只保留了部分易被忽略的习俗,有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而丧葬文化和妖怪、鬼神有关的习俗就更多,这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文化。继承发展妖怪文化,对这些节日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人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因为自己的忽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妖怪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也能为这些逐渐不被人重视的节日文化开辟复兴的道路。相对来说,人们更容易被传奇的妖怪文化吸引,从而将视线扩散到与妖怪文化有关的其他方面。这样看来,妖怪文化既能发展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又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帮助其他节日文化复兴,难道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三、妖怪文化发展的建议

妖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应该遗弃,而应该继承发展它的精华。要想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妖怪文化,人们首先应消除或减少人们对妖怪文化的误解,展现中国妖怪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引起人们对妖怪文化的兴趣。同时,人们可以将妖怪文化适当商业化。在商品中加入中国妖怪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还能够创新传统,而经济利益能直接推动生产。从这一方面看来,将妖怪文化适当商业化不仅能增强文化氛围,还能促进生产,推动经济发展,这也有利于建设文化市场。

在艺术创作方面,妖怪文化也可以大展身手。现在的艺术创作,多强调秉承文化底蕴。妖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具有文化底蕴,而它光怪陆离的特性又给文艺工作者极大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自身所想表达的东西更容易与作品融合。此外,妖怪不同寻常的样貌、所代表的思想,又与艺术创作者追求的与众不同不谋而合。在艺术作品中使用妖怪文化,可以加强艺术的独特性,使中国现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大大增加。

在学术研究方面,妖怪文化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众所周知,古籍是研究古代历史、哲学的主要途径。但是,书籍主要由统治阶级编写,它们在内容上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这部分偏差正好可以由作为平民大众的草根文化——妖怪文化来补充。从哲学角度来解读妖怪文化,人们会发现,它对于百姓眼中的世界描绘得更加详细,补足了古籍的缺失,对描绘古代被统治阶级的社会状况和世界观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结语

妖怪文化的价值很大,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但是,在继承发展过程中,人们要注意不能违背初衷。人们可以将古代怪谈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话题,可以对妖怪鬼神保持形式上的敬畏,但绝不能让迷信再度席卷自己的头脑。科学必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被空穴来风的迷信说法取代。

(包头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妖怪小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谁远谁近?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