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静守花开
2018-03-28郑尔佳
郑尔佳
细雨湿衣看不见,闭花落地听无声。
——题记
宽宽窄窄的巷子,湿滑的青石路,外婆的敲鱼汤,这是江南,我的童年。
江南多雨,每晚总是夜雨敲窗,淅淅沥沥落到天明。窗外淅淅沥沥无尽的雨声,仿佛重复着昨天的话题,把一片相思融进这秋的天幕,虽然沉甸甸的、黑沉沉的,却也散发着温馨和宁静。醒来后,窗外古朴的青石路旁,树木皆落满了细碎的阳光,仿佛昨夜枕雨入眠,都是梦境。江南的雨,是情思,是恩宠,是诗意,也是闲愁。
闲来无事,亦有听雨的雅趣和闲情。坐在窗前看那雨沥沥地下着,或者在细雨中撑伞漫步,或是野径闲游,又或是廊下独坐,品茗雁荡山毛峰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窗外的风景美得让人心碎。一个人听雨,一个人做梦,将乏味的日子过得典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雨声伴着阵阵凉意渐渐大了,它仿佛细细地述说着什么。听着雨声,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已经睡了,显得格外清新宁静,那滴滴落落的雨声,好像一张细细柔柔的网,茫然浩渺,网住我思绪的翅膀。静静地,一夜的雨,看一树花开了,一束花又落了。
独自坐在屋檐下,“吧嗒吧嗒”,看雨,听雨,屋里,“咚咚咚”,外婆敲鱼肉的声音接连不断。不一会儿,香气四溢,咬着那细腻的鱼肉,喝着浓浓的汤,身上、心里都暖洋洋的,这是江南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春天的江南,细雨霏霏,密密地斜织着,编织成一幅画,一幅轻描淡写的水墨画,素涤简洁。烟雾萦绕了整个村庄,房舍人家皆在水雾里,连绵的远山也看不到尽头。搁浅的小舟,在绿荫垂柳下,寂寞无言。还有披蓑戴笠的老翁,坐于湖岸烟波,垂钓一湖的春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如同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记得多年前,老屋前有一条洁净的小河,下雨的傍晚,我坐在窗边的摇椅上,点烛读《西厢记》,雨打青石板的声响更添几许意境。淅淅沥沥的春雨,流过瓦当,落在檐下,在青石的缝里,长出美丽的草木。而我多希望自己还是那个楼台听雨读西厢的姑娘,连忧伤都是美丽明净的,再想象自己是红楼里的某个女子,在花柳繁华的大观园里,再也走不出来。
细雨初歇,水雾氤氲,融化了天光,又留恋那青砖墨瓦,带雨黄花。昨夜一场春雨,熏醉了江花,落得一江残红。天边接着水的远方,缓缓驶出一尾乌篷,木桨拨水,棹歌轻摇。
初见她倾城素妆,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我曾经崇拜英雄弯弓射雕,驰骋疆场,潇潇关山月下驻马长嘯。而今,我却开始欣赏烟花巷陌,那羽扇才子,白衣卿相。
许多人背着行囊,只为来杏花烟雨的江南看一场雨,在雨巷,结识一个有着丁香愁怨的姑娘,在雨中哀怨又彷徨。或是独自划一叶小舟,将绿柳桃红的风景看遍。让曾经拥有的辉煌和失意,都随秋雨而逝,让那根根雨丝化作行行只能用心来感应、用心来读的诗,让自己沉浸在这幽幽的意境中,用心来听,来感受。让生活多一些淡泊,多一些自然和宁静,那份美如同一杯甘醇的葡萄酒。
洁净的青石板,因夜雨的冲洗,越发光亮,那么多过客匆匆来去,但石板路并不记得谁曾来过,谁又走了。我只想在这烟雨江南守着一窗春色,一袭烟雨,一帘幽梦,就这么静静地过下去。
江南在,春雨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