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病虫害的防治
2018-03-28刘秀峰
摘要:近些年,建德地区开始实施国家级4000亩林地改造有机茶园项目和年产500亩有机茶项目,将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种植和生产基地。随着地区有机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有机茶病虫害防治难度逐渐增加,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农药防治几方面对机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措施
刘秀峰. 有机茶病虫害的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2):30.
浙江省是国内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近年来茶叶出口约占全国一半左右。浙江的环境和气候比较适宜发展有机茶种植生产,几乎各县市都有种植,其中武义、建德和仙居等地规模较大。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大约为32万多亩,属于国内第一。
建德市的主要病虫害有茶炭疽病、茶煤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橙瘿螨等,这些病虫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虫害大面积暴发,害虫将会吃光茶树的叶子,致使茶树死亡。近些年,建德市为了确保茶叶产业的生产安全,政府部门联合当地农业局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茶区摸底调查,掌握虫情动态,及时发布情报,开展防治技术的指导,认真做好茶叶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指导工作。
一、农业防治
1、选择建茶园用地点
谨慎选择茶园种植地,最好选择在生荒地上种植茶叶,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质茶叶苗。
2、日常要加强茶园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1)修剪
采用采摘、修剪和台刈等手段,根据害虫的习性,及时对茶树进行修剪,改善茶园的通风透光率,抑制病原菌,虫害繁殖生长。
(2)翻耕整地
冬季结合茶园施肥及时深耕培土,将表层土和落叶层中的越冬害虫、虫卵和虫蛹等翻耕到深层土壤中达到杀灭病原菌和害虫的目的。同时通过深耕还能够将深层土壤中越冬害虫如蛴螬、象甲幼虫、地老虎暴露在地面,使之环境不适宜或者被天敌捕食。翻耕结合适当镇压还能够造成虫害机械性死亡和虫蛹第二年无法羽化出土,从而降低茶园病虫害数量。
(3)适当间作,合理施肥
要结合田间病虫害流行趋势选择合适的间作作物,小绿叶蝉发生严重的地区不适合在茶园间作花生和猪屎豆等豆科类作物[1]。斜纹夜蛾严重发生的地区不适合间作甘薯。日常茶园管理还要做好科学施肥工作,适量提高氮肥的施入量能后提高茶树抵抗茶橙瘿螨的抗性,过磷酸钙根外施肥,对红蜘蛛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一定要保证科学施肥。
二、物理防治
要利用多种途径,大力推广应用茶树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通过人工捕杀或摘除群集性的蓑蛾类、茶毛虫等害虫、病叶,设置黑光灯或用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成虫进行诱杀,利用色板诱杀具有趋黄绿色的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害虫。
具体措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悬挂黄板。在有机茶园中将黄板悬挂在高于茶蓬5-10 cm的位置,每亩设置25-30个,从4月中旬一直悬挂到10月中旬;其次,悬挂黑光灯或用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一般情况下每隔3.3公里悬挂一盏,悬挂时间为3月下旬到10月下旬[2]。
三、生物防治
要积极推行生物防治技术,运用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可用苦参碱、藜芦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用石硫合劑等矿物源农药进行秋季封园等[3]。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分利用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在茶园系统中天敌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有蜘蛛、蜂类、瓢虫和草蛉等几种,蜘蛛种群占到整个捕食天敌数量80%-90%以上,其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具有很好的消灭作用。而寄生蜂是很多农林害虫的天敌,通过在茶园释放赤眼蜂防控茶叶小卷叶蛾具有很好效果。茶翅蝽沟卵蜂、茶毛虫黑卵蜂对各自害虫虫卵具有很少的杀灭作用。
其次,使用植物源农药杀灭害虫。植物性农药对病虫害具有毒杀、麻醉、引诱、干扰昆虫正常行为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对防控茶树病虫害具有很好的作用。常见的植物农药有鱼藤酮、苦参碱、烟碱、印楝素、除虫菊素等。
最后,微生物制剂防治茶树病虫害。这类杀虫剂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以菌治菌,主要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几种,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应用的最为广泛,对防治茶树病虫害具有很好的作用[4]。
四、农药防治
要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农药特性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杜绝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严格确定农药使用量和间隔期,同一种或同一类农药全年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要根据害虫的分布部位合理选择喷药方式,对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橙瘿螨、茶尺蠖等采用蓬面喷雾,对黑刺粉虱、茶毛虫等进行侧位喷扫,对蚧类则要将枝杆和叶片正反面喷湿,以提高防治效果[5]。
参考文献
[1] 许 杰,滕怀泽,卜凡军.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 中国园艺文摘,2015(03).
[2] 曾明森,刘丰静,何玉仙,等. 茶园主要害虫种群灯下监测及频振式与LED式杀虫灯的效果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10(19).
[3] 洪海林,饶辉福,丁坤明,等. 咸宁茶区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及其控害作用的研究[J]. 植物医生,2014(03).
[4] 胡桂萍,刘 波,石旭平,等. 微生物资源在茶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04).
[5] 文兆明,韦静峰,余志强,等. 有机生产方式茶园害虫与天敌种类及群落动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