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探析
2018-03-28
(太原学院 030032)
1 “3 +1”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体系构建
参照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3 + 1”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学习+实践。把“大土木”为平台,“大工程、大实践”为主线,进一步构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实践与创新能力一体化的土木工程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并在“3 +1”的特色人才培养上进行全面协调,拓展专业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性素质。
2 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3+1”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平台和模块上,为课程体系搭建好知识的框架,采用“平台 + 模块”的设置方式。专业教育目标需要实现建房、修路建桥、懂施工、懂管理的统一协调的大土木方向专业技术人才。以教育和素质拓展、创新为平台模块,进一步搭建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技能模块,大力贯彻“大工程”观念,落实“大实践”教育理念。基于实践环节一体化的思路改革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并把实践环节中的分散和集中有机的统一起来。创建专业选修、课外实践、职业技能与科技创新模块。与此同时,还需要明确专业课程各个模块的目标, 以“大土木”专业为平台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力学分析基础、结构设计理论等,为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养成勘察、设计、施工与技术管理全方位的学科构建。紧接着,以“大工程、大实践”为先导,利用整体性的思想进行构建实践一体化环节,按照学生的爱好和能力选择一个主攻方向。
专业教育课程群的组成上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专业技能课程群三个大的方向。根据社会的需求,优化课程的设置,实现“信息—知识—能力”一体化的构建。第一,在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设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学会用基础知识处理实际的问题,遇到问题如何进行定量分析。第二,专业技能方面主要学生针对于所学的软件进行巩固,结合现代化信息和软件应用技术 CAD、pkpm、ansys 等进行熟练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大数据的面前,土木工程专业在实现基础性拓展的同时,需要构建良好的应用平台,帮助学生完成“信息—知识—能力”的转化。
3 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与策略
首先,以“3 +1”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构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和结构力学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等基础课程。指导思想是遵循“大工程、大实践”,注重教学的内容更新、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等。
其次,教学手段方面,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现场教学、外聘专家讲学等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前行。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 QQ 群、微信群等来进行引导性跟踪、指导、答疑,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接着,在3 +1”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下,构建了实践设计一体化方案。把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PDCA循环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然后,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把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践和就业有机统一起来。加大与土木工程单位的合作,创建实践基地。甚至可以进一步和企业深化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拓展与施工单位、设计院、质检站等的联系。
最后,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深化教师队伍构建。发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构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工程专家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接受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卓越计划教师培训,完成管理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
4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
第一,“三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是丰富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模式。需要确定特色班级明确的培养目标,探索并逐步完善了特色班培养模式,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执行“科研与教学协同”模式,从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第二,凝聚“四优”特色人才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优势学科专业、优质教学团队、优良实践环境、优秀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平台”,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创建特色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平台”,营造优良实践环境,创建特色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推进优秀教学管理,创建特色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平台”。
第三,加强特色班级人才培养“五要素”,指的是导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竞争机制五个方面的构建。
5 总结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新科技为土木工程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精英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需求的重点,展现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基于特色应用型土建类专业“3 +1”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土木类专业课程体系。融合大数据的时代技术和思想改革教学开展,制定符合本校的实施方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展现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构建观念。
[1]卢晨,陈德豪.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广州大学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7(16)
[2]李海廷,华吉鹏.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36)
[3]刘振军.基于能力导向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36)
[4]王建伟,楚红雨,王顺利,郭玉英. 落实毕业设计过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教育现代化.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