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扰动损伤机理研究
2018-03-28耿彬彬
顾 凯 杨 宇 耿彬彬 张 勇
(1.江苏南水科技有限公司;2.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江苏南水科技有限公司;4.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1 混凝土的特点
普通混凝土一般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当前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日新月异。混凝土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施工速度快、施工时无振动、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高层建筑等各种结构的基础工程中。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无法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监测,更为关键的是灌注桩混凝土无法振捣,这就要求混凝土在浇筑前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浇筑灌注桩混凝土时,为保证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连续性,其他工程可能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的早期不间断施工,因此灌注桩周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振动(例如强夯施工、爆破开山等),这些施工振动势必会对扰动初凝阶段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产生一些不可弥合的微裂纹,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这些裂纹不仅直接影响建筑装饰的美观,而且影响饰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对混凝土进行贯入阻力测试,根据贯入阻力与时间的关系,采用绘图拟合方法得到不同龄期所对应的混凝土贯入阻力,并因此划分贯入阻力区段。在不同贯入阻力区段对混凝土施加扰动,分析受扰混凝土 1d、3d、7d、28d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与受扰时段的关系,找出混凝土受扰敏感期。通过改变扰动参数(振动的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处于受扰敏感期内的混凝土施加扰动。基于受扰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得到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临界扰动能量。应用超声波技术测试混凝土受扰前后声学参数的变化,以混凝土损伤度表征其损伤劣化程度,建立受扰混凝土材料损伤演化方程。
2 混凝土扰动损伤机理
2.1 扰动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在凝结初期,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链接键尚未形成,处于分离状态,混凝土在塑性阶段。振动可以使粗细骨料、胶凝材料充分结合,使其在后期凝结硬化过程中各个界面充分结合,从而提高了其抗折强度。
在凝结中期,扰动使得混凝土 28d的抗折强度明显降低。混凝土在贯入阻力达到7.4MPa时对其进行扰动,其28d的抗折强度最低。在贯入阻力在3.5MPa到7.4MPa时对其施加扰动,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降低较大,当贯入阻力在7.4MPa到终凝时对其施加扰动,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降低较少。其原因跟骨料与胶凝材料的粘结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初凝后,材料之间的连接键已经形成,混凝土开始失去塑性,振动会使刚刚形成的连接键受扰而分离,由于塑性刚刚开始消失,所以在40min的扰动后,其凝结可以继续并不受太大影响,所以此时段受扰的时间抗折强度损失较小。随着凝结硬化的进行,随后振动的时间由于连接键形成的越来越多,导致振动时破坏的也越大。数据表明,在凝结中期后段进行纤维混凝土的振动,由于其连接键的形成,塑性的损失达到一定阶段,所以进行振动对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在终凝后对混凝土进行扰动已不影响28d的抗折强度。
2.2 扰动对混凝土内部缺陷的影响
在凝结初期,混凝土的内部缺陷较小,其处于塑性阶段,连接键形成较少,40min的振动使骨料、胶凝材料之间的连接键被破坏,但停止振动后混凝土还在塑性期或刚刚失去塑性,其后还可以重新形成。振动会使骨料之间分离从而产生缺陷。
在凝结中期,对其进行振动,其7d和28d损伤度均有提高,在凝结中期前段对其进行扰动,7d和28d的损伤度递增较大,当在贯入阻力达到15.29MPa时,7d和 28d的其损伤度到达最大。这是因为此时段材料之间的连接作用较小,且停止振动后连接作用形成也越来越难,所以受扰的影响愈加增大。在贯入阻力达到15.29MPa以后对其进行振动,由于塑性即将结束,脆性渐渐表现出来,其骨料、胶凝材料之间的粘结作用较大,所以受振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终凝时对其振动已无明显影响。
7d的混凝土抗折强度要高于28d的抗折强度,因为在7d后混凝土继续硬化,从而提高了抗折强度。
3 结论与展望
扰动对于混凝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1、在凝结中期对混凝土进行扰动,其抗折强度较未振试件低大约21%。在凝结中期的各个时段进行振动,在凝结中期对其在各个时间段进行扰动,其抗折强度会随时间段先增加,后减少,终凝时的扰动对混凝土的影响已很小。而在凝结前期直到初凝,扰动使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有较大提高。
2、在凝结前期阶段对混凝土进行扰动,其内部损伤、缺陷相对不大,损伤率较小。在凝结中期,损伤率先增加,后降低,在终凝后扰动对其造成的损伤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