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民日报“两会”期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报道的对比
2018-03-28倪明亮
倪明亮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不同受众阅读需求,于2012年7月22日开通了微博平台,2013年1月1日,《人民日报》推出了微信公众号。
我们以2018年3月20日为例,来看《人民日报》纸媒和新媒体平台报道的区别。在版面设置上,3月20日的《人民日报》纸质版一共有24版,其中第1至4版为要闻,第9至16版是两会特刊,第5版是新闻评论,第6版是要闻,第7版是理论,第8版是综合,第17版是各地传真,第18版是党建周刊,第19版是新青年,第20是广告,第21到23版是国际新闻,第24版是副刊。内容多且全是《人民日报》纸媒的特点。在微博平台,《人民日报》共发微博78条,其中关于“两会”的微博68条,并推出了重磅微视频《奋斗》以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的两个直播。在微信公众号上,《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章25次,其中17篇与“两会”有关。
一、《人民日报》纸质版和微博、微信新闻标题的区别
(一)《人民日报》纸质版标题(部分)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 决定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
(2)奋进新时代 加劲抓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代表委员议国是)
(3)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二)微博、微信新闻标题(部分)
(1)【习近平这些话,很给力】转发,学习!
(2)【干货满满!#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这9句话真给力】
(3)【#全国两会#闭幕!你的生活将迎来这些改变】
对比可见,纸质平台标题较长,而且在新媒体出现后,相对于以前更长了,比如3月20日的头版头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 决定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而微博、微信平台标题多很简洁,长句和短句结合,比如【干货满满!#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这9句话真给力】,另外就是词语的使用,新媒体平台比较接地气,口语化词语比较多,同时会配以相应表情来吸引读者注意。
二、《人民日报》纸质版和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布内容上的区别
在内容上,纸质版内容全面,文章多较长,语句较严谨。而微博、微信则内容简洁,文章也较短,多为纸媒中选取的某一视角,其中《人民日报》的微博内容更是接地气,出现了大量的表情包配图。在文章的语句差异上,微博、微信推出的新闻出现较多的网络流行语,也更加口语化,比如《习近平这些话,很给力》《绝对值得转发收藏|中国领导团队新阵容》《干货满满!总理记者会这9句话真给力》,其中给力、绝对值得转发收藏、干货满满或源于网络用语或很口语化。另外从篇幅上看,微博新闻很短,从结构上看,单篇微博的结构和角度较单一。从时效性来看,微博新闻几乎是直播式的。
三、《人民日报》纸质版和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布内容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在表现形式上,纸质版多以文字传达信息,图片也多是“配图”,图片本身能够传达的信息较少。而微博、微信则是多种形式,特别是视频和直播成为两个重要传播载体,比如3月20日在微博上重磅推出的微视频《奋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的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秒拍小视频,视频最高播放量为554万人次,这是传统纸媒很难做到的。
四、《人民日报》纸质版和微博、微信客户端受众群体上的区别
在受众群体上,《人民日报》纸质版阅读群体多偏向于喜欢深度阅读的中老年人,而微博、微信则是偏向于喜欢碎片化阅读的青少年群体,二者面向的受众群体不同,所以造成了在内容以及形式上的差异。
在智能手机普及以及网络阅读的时代,相比较于传统纸媒将新闻信息硬推给观众,新媒体平台多采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使受众能够在视听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精英阅读模式,《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平台则是将阅读延伸到了普通的碎片化阅读,这无疑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
五、总结和启示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形势之下,传统媒体在创新中寻求发展和突破。这一方面给予了传统媒体新的破局出口,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新媒体的思考维度,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使得报道的角度更加全面,辐射范围更广,极大地拓宽了传播渠道,提高了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