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分析

2018-03-28

四川水泥 2018年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文明监测

姚 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土保持和公共服务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新的工作进程和规划,使其更贴合未来工作目标,并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着重关注技术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并保证水土保持和监测目标相关工作的质量,从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 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目标

1.1 生态环境监测纲领文件

从文明建设中出发,生态文明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监测工作能为文明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统计数据支撑。在资源管理监测工作中,需要按照规定模式分析,满足自然资源和保护状况的具体要求,掌握最新的准确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对下一步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对自然资源展开保护以后,要对环境信息进行凸显,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做好相应的投资性管理工作。在国务院下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案中,对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考虑到侧重点不同,我们要提前明确相关任务目标。

1.2 水土保持监测和目标定位

现如今,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目标更加多样化,包括生态状况和环境的质量、污染等多个方面。在工作中,要做到全面覆盖的处理,我们需要从现状入手,包括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根据其在面积、强度上的分布不同,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也属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另外,从现有的监测方案当中入手,我们可以知道,展开协同处理和信息共享上十分必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更高效的捕捉需要的信息。在监测和联动处理当中,水土流失包含了各种生态退化因素,在相关的修复工作中,水土保持同样占据重要作用。在整个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上,需要坚持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理念,在实践当中,明确发展规划,调整社会经济的战略模式,只有在有力的技术支撑下,才能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3 对联动机制的完善

在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相关内容中,数据联网和共享已经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让生态环境的监管工作切实有效的实现则成为重中之重。相关部门还需要对环境监测和监管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从相关规定中,展开联动处理是一项重要的途径。

在监测工作中,需要按照相对应的投资方向,通过监测获取信息以便制定下一步治理方案。所以,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十分关键。在项目的验收和成果监测中,监测信息十分重要。如果生产建设项目出现变化,则需要制定更全面的计划,符合监测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整体的水土保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确定明确的监测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更加注重综合发展,相关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对资源消耗、环境损耗和生态效益评估都有明确的指标。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增加其在考核中所占比例,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同时,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消耗及强度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两方面资源的控制十分重要,必须采用双控机制。这也是是重要的约束性指标,水土保持同样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监测依据。将水土保持纳入到主管部门以及领导干部的文明建设考核中,一旦将水土资源危害程度和相关的责任机制落实以后,就要按照事实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

2 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和服务体系的落实

2.1 全面落实各级监测机构的职责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国务院的要求出发,各级监测工作要进行及时有效处理,符合政府部门的要求。相关的监测点和整体布局可以在政策支持的支持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提前明确监测任务,结合各监测点实际情况,全面展开科学的监督指导。在省级单位的执行过程中,要针对重点水系和生产项目进行集中监测,做好监测分站工作,确保其充分符合指导方案的要求。

2.2 明确水土保持和监测机构的性质

在目前的监测工作中,审批结构和财政状况是主要的约束因素,监测机构的设定和项目承揽共同保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运行。对于监测机构来说,在保持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公益意识,直接参与到公共管理和其他公益项目中。相关部门对水土法律相关规定也要做好方案审核,提高整体方案的适应能力,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3 建立健全的动态监测制度

对于生态环境的评估工作来说,如何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平台,来满足目前对平台建设的要求十分重要。做好相关的监测预警和评估指导工作,能有效的避免一些在调查当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完善相关监测机制,在调查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数据和成果质量进行最后的评估,来满足文明建设的需求。

为了能够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编制也需要考虑到统一普查工作量的环节,努力做好水土流失的概况分析。不仅由此,相关部门更要对重点防治区域的动态监测和动态性着重把握,实施行之有效的监测机制。

2.4 落实监测技术和标准

在水利部门目前的监测工作中,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防预区之间的工作差别不大,且在遥感监测形势和野外监测模式之间存在异同。提升监测工作质量,则需要充分提升监测技术,针对重点区域进行更突出的监测,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强对整体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技术支持,定期进行数据整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5 加强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于各个领域的工作来说都十分重要,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获取信,并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对于生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来说同样如此,一定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共享,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测体系,提高整体监测效果,从而加强信息的使用效果。相关部门要将所获得的生态信息传输到数据平台上,进而展开有效的大数据分析,为能够开展更加全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生态环境情况的有效掌握和分析,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水土保持监测和公共服务二者对于生态建设工作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才能更好的前进。

[1]邓小海,曾亮,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对策探析[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

[2]加快水土保持建设筑牢生态文明基础——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J].中国水土保持,2017.

[3]王丽,刘晔,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文明监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请文明演绎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水土保持
对不文明说“不”
水土保持
文明歌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