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与信息服务
2018-03-28黄帼婷中山大学图书馆
黄帼婷 中山大学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由于其社会价值的特殊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不仅仅来自于校内的师生,更来自于社会上庞大的读者体系。期刊资源由于具有多元化、内容新颖价值高、情报价值高等等优点,受到众多读者欢迎。高校的期刊需求量不断增大,载体的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校现有的期刊建设基础和信息服务体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一、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与信息服务的现状
(一)传统方式无法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
国内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仍旧以采编藏流阅等传统的流通借阅的方式来为读者提供服务,这种以手工为收集期刊的主要手段,在新网络环境中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二)高校图书馆资金缺口严重
现有的高校图书馆管投入资金却无法满足期刊数量增长的需要,图书馆的大部分资金均来自于学校的财政支出,而资金也不可能全部用于期刊的采集和建设,图书馆还必须要兼顾学科专业书籍,课外扩展书籍,工具书等等馆藏内容,能够分配到期刊建设的资金少之又少,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跟不上新网络环境的变化。
(三)硬件设备性能不足
此外,服务经费问题一直都是限制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点所在,经费和资金短缺使得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器和电子网络资源上投资的比重分量是捉襟见肘的,鉴于经费的限制,图书馆只能够将期刊服务定位于纸质版上的阅读,或者只提供校内师生的检索和使用服务,远远无法达到新时代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的新要求。
二、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与服务的新要求
(一)用户层次与需求提出了新要求
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中,一般都以服务内部的师生为主。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高校图书馆要面对的读者已经不仅仅是围墙之内的一小部分师生。高校图书馆可能要面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国籍,不同访问需求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成为了联系各个地域中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重要信息联合体,高校图书馆需要从理念上转变,从服务质量和效率上进行改革,才能够满足新时代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网络环境提出的内容建设新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的科技正如指数爆炸般增长,其中技术和知识的名目和含量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暴增,这其中必然伴随着期刊数量的不断激增和期刊内容的不断扩张。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新时代下互联网用户对于期刊的需求量必然会不断出现泉涌之势。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内容和服务质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读者需要更为专业的检索服务,更为宽广的内容需求,更为新颖的期刊收集,更为专业的学科交叉刊物等等。
(三)新时代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电子设备性能提出新要求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期刊电子化阅读和电子化检索服务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重点项目所在。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提供目录、文章、文献甚至全文的检索服务,全文的检索服务所耗费的服务器资源是非常惊人的,假如同时有数百人向图书馆的服务发起全文检索服务,那必定会让高效图书馆的服务器崩溃[1]。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与信息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争取资金多元化
限制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当然也是限制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单凭学校内部的资金拨款是远远无法满足图书馆建设需求的,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资金,譬如可以向政府要求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而高校图书馆则为社会提供电子信息服务和借阅服务。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采取资本市场经营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的积极性,利用社会资金来发挥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优势[2]。期刊服务与信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藏书资源的电子信息化和提升电子计算机设备与网络的质量与性能。可以争取与当地的电信部门沟通,通过整合全体电信宽带资源与图书馆宽带资源形成共享的形式来减少宽带资源上的成本支出。也可以和当地的信息服务中心进行合作,与云计算、云储存等等大型平台合作,将部分电子资源转移到第三方平台,以减少自身维护费用的支出。
(二)借助自媒体的力量
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下互联网中最强有力的传播方式,中国网民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在使用微信,每天都在浏览各种公众号上的文章。微博这种自媒体的方式已经开始渐渐退出互联网舞台,但是其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借助互联网自媒体的力量,通过让校内的师生自行组建高校图书馆自媒体平台,通过自媒体的互动,了解读者的心声与需求。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发表,也可以将高校图书馆中欠缺的藏书报备于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负责人负责收集读者意见和信息。读者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完成办卡,退卡,充值,报失等等流程,实现读者零跑腿的任务目标[3]。
(三)完善储存和检索机制
如今采用电子阅读方式的读者数量已经逐渐超过了采用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读者数量,但鉴于从储存介质的种类上来看,储存介质仍可以分为虚拟电子馆藏和现实光盘书籍馆藏。每一种馆藏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部分年纪比较大的读者养成了阅读纸质期刊的习惯,喜欢借阅实体的光碟来进行自我升华。对于新时代的网络读者更加倾向于电子化期刊阅读,电子化期刊阅读具有移动性强,存储能力强,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快速检索等等优点,在新时代网络背景下,电子信息服务和检索服务必然成为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的重点项目。
为了完善自身的储存和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电子资源储存和检索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现有的资源进行虚拟馆藏建设。虚拟馆藏系统需要有稳定可靠、处理能力强大、运算能力强大、多元化多格式支持等等优点,能够同时支持校内局域网的阅读需求和校外社会人员的虚拟阅读需求等。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建设也可以与其他大型知识平台或者其他高校进行数据联动,通过各种通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形成网络桥接,通过合理的电子资源配置和布设能够充分利用处于不同地域中的闲置计算机资源,通过实现电子虚拟馆藏共享来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率。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也可以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等等互联网大型期刊电子数据库来充实自己的馆藏含金量,通过购买数据库,或者购买IP流量等等方式来弥补自身馆藏的不足。
(四)二次挖掘期刊深层价值,建设特色化馆藏服务
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中还具有非常可观的可二次挖掘的资源,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深度挖掘期刊间学科交叉类检索条目。很多期刊之间都存在学科交叉的现象,但由于期刊分类和检索题目上的缺陷,一些相关知识并无法被其他学科的读者检索到。期刊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对期刊资源进行二次、三次挖掘,对期刊进行重新编整,分析,筛选,对期刊进行二次、三次的检索修订,确保期刊内部的交叉学科知识能够被有需要的读者检索到。并根据读者的层次建立具有需求特色的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文献检索数据库、交叉学科数据库、论文数据库等等,为期刊读者提供更为深层的,能够深度挖掘期刊潜在价值的电子信息服务。
四、结束语
网络的变革不仅仅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想要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洪流,就必须狠抓电子信息服务建设质量,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高质量的、深层次的信息阅读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