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的变化和创新

2018-03-28廖雪莲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播受众

廖雪莲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领域正催发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媒体融合从探索起步正逐步走向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广播媒体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编辑工作作为广播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顺应媒体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与转型。

一、广播的媒体融合之路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媒体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媒介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和结果。自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至今,短短几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广播媒体在融合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从“相加”到“相融”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旧媒体叠加。广播媒体主动向新兴媒体靠拢,主要表现就是广播传输渠道的拓展(除了调频、中波外,增加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互动手段和方式的增加(电话以及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运用;摇一摇、喊红包等玩法)。第二阶段,品牌“嫁接”。即广播媒体利用传统媒体长期积淀下来的公信力、权威性、政府及社会资源、专业团队、策划能力等品牌优势与新媒体嫁接,形成平台、渠道与应用接收的全媒体布局。第三阶段,广播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主要表现为一个选题创意、多种生产、多次传播的全媒体产品的开发。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编辑工作的重新定位

互联网技术正在飞速发展,集合了声音、图像、文字之长的新的技术改变了传统广播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整体模式,使其从单一的传播形态转向多元传播,从自成体系单向传播转向开放互动。广播电台的编辑人员,其自身的工作由于受到了这一系列变革的影响,生产的产品和产品生产的过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媒介生态的转化使广播编辑的工作职能发生改变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超越了PC的使用率,跃居榜首。依托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借势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媒介应用,新媒体强势发力。广播编辑基于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的不断调整,广播编辑面对一个近乎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正从较为单一的“音频内容生产”向音视频内容、图片、文字等“全媒体产品”生产者转型。同时,用户服务、营销策划、网络互动等工作正成为编辑工作的常态。广播编辑的工作职能发生转变正是适应融媒体发展需要而必由之路。这一转变,要求广播编辑成为身兼数职的复合型人才。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受众需求的改变决定广播编辑工作内容和方式的改变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台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众化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各种应用随之不断更新升级。技术的革命引领着受众收听方式的变化,也改变着受众群体。各类社交媒体、音视频载体的诞生使得受众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音频收听方式也更加多样。受众不仅可以通过车载广播、手机、微电台等方式自主收听,还可以通过“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手机应用来接收个性化、精细化的定制内容。多样化的移动收听方式让受众在时间、空间的选择上更为自由,这使得受众群体和需求不断细分,受众愈加注重广播电台节目的品质和思想性。以前采编播合一的单打独斗式的广播生产方式正向分工更加精细,定位更加准确,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的方向转变。“深耕细作”将成为新的产品生产方式。

(三)从单一媒体形态到全媒体产品的生产模式促使广播编辑在团队中价值的提升转变

也许有人会说传统广播媒体以主持人为中心的编采播合一的生产模式早就已经将广播编辑的地位弱化了。到了人人都是参与者的网络传播时代,编辑的地位将越来越不重要。事实上,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编辑作为信息整理把关的角色被淡化了。但是,编辑工作范畴却被大大拓展了。现在的电台生产产品往往是兼容了图文、音频、视频等不同手段进行传播的适用于多种媒体的产品。这些产品带有新媒体的特性,要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需要,要适应网络碎片化传播的需要,要符合各自媒介的技术规范等等这就要求编辑在从选题创意的确立到生产过程中人员、技术、社会资源的整合再到推广营销、用户服务等发挥更多作用。编辑在团队中的作用凸显出来。

三、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方法和思路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编辑要在这个全新的传播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迎接融合发展带来的挑战,可以在内容、渠道、平台和经营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推动传媒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升自我价值。

(一)思维的创新

近年来,传统的广播电台在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多数节目仍停留在照搬传统广播电台节目的层面,并未根据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平台媒介、用户特点来策划制作节目,忽视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尽管广播电台早在媒体融合之初便强调培养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理念,然而在媒体融合向深层迈进的今天,新媒体意识的缺乏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再加上技术、资金、体制等的制约,全媒体产品的打造有举步维艰之感。以用户为中心,产品与服务为导向,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全媒体思维的树立至关重要。广播编辑要尽量多学习,尽快成长为全媒体的编辑。

(二)内容的创新

内容永远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广播编辑的第一要务就是内容的生产。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受众群体结构也不断调整,受众年龄趋于年轻化,需求趋于多样化。要满足这些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才能留住受众,收获关注。当然贴合受众需求的形式也应是主攻方向。广播走向移动端,对“短音频”的需求,“声画合一”的传播方式,对知识付费的需求都是广播编辑策划制作应该重视的方向。

(三)传播形态的创新

广播电台融媒体发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传播形态,在原有听觉的基础上,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一体的多元传播形态已经形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媒体的传播形态将有更加丰富的衍变。广播编辑面对媒体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必须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才能满足受众需求。

(四)互动形式上的创新

广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互动性,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全方位的参与到信息传输的过程当中,这也会明显的增强广播的互动性。如果广播节目想要一直保证自身的影响力,始终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那么广播电台编辑就要对互动的形式、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尽可能的满足听众所提出的情感上的需求,使广播电台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作用可以全面的发挥出来。一方面,广播编辑通过准确的定位,确保节目在内容上能够满足听众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听众实际的需求来不断进行互动形式的创新和改进,使其可以更加符合听众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广播编辑也可借助媒体融合的优势来不断扩大互动范围,这样可以使听众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参与到广播节目当中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与听众的感情。

四、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创新难度正在不断的增加,传统的广播电台在众多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一定要加快其创新与转型的速度。同时,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广播电台编辑工作要从思维的转变开始,在节目内容选取、编辑手法、传播形态、互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广播电台的编辑人员来讲,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树立创新理念,对于先进的媒体技术方法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要求,并最终实现广播电台编辑工作的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广播受众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