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策略
2018-03-28袁平三峡大学
袁平 三峡大学
电影片名作为影片的第一元素,对吸引观众以及提高票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电影片名翻译不但要语言简洁,意味深长,吸引眼球,引起观众的观影欲望,还要符合观影人的品位和文化背景。2018年5月8日,电影《后来的我们》(Us and them)在全球190个国家或地区的Netflix平台上线。这是Netflix第一次购买中国主流商业大片的海外版权。除了本身电影的品质好外,英文译名也功不可没!Us and them这一译文有很强的对比效果。看完电影我们不觉会沉思:现在的我们与未来的他们(分手后的我们)会如何去爱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目前大多数文献是从两种角度给出翻译策略。一是从翻译策略及方法角度进行阐述,例如归化与异化,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发表论文《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中指出翻译两种情况:alienating(异化)naturalizing(归化)。在此基础上,1995年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正式提出归化与异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的概念。本文主要就是以的韦努蒂关于归化和异化的策略应用于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上进行探讨;还有一部分文献是从某方面角度进行具体阐述,如文化、功能、目的等,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翻译科学初探》中首次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原则。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接受者和译文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的原文信息者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这一翻译理论的提出,使得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传播有效性得到了指导和提高,为翻译理论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翻译目的论是翻译功能派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创立。本文结合了关于异化与归化的文献,参考了各种翻译理论原则及方法,以他人的理论为基础,并以自己的看法举例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二、两种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策略主要有两种。
(一)直译
直译指的是既要保留原文内容又要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者翻译文字。无论在哪种翻译理论下,忠实原文是最基本的原则,可见直译是最基础、通用的翻译方法。在每一个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象征手法或者各种修辞,不同的语言形式有不同表达方式,有时候想要保留当地的语言方式,简单的直译或许更加容易理解。
如,电影《芳华》直接翻译为Youth非常合适,因为影片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爱情萌发时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洗礼。电影主人公因命运巧合重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昔日文工团的战友也在时代变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又如,电影《黄土地》被异化翻译为《Yellow Earth》。影片中广袤的黄土地以及气势磅礴的黄河,更多的民风民俗的描绘让西方观众更加全面而真实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对于加强文化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再如,《天下无贼》译为the world without thieves.《天下无贼》讲述的是一个农村打工仔怀抱十万元钱在群贼的环窥中却相信世间没有坏人,女贼在拜过藏佛后心灵升华,决心护卫这个称做傻根的孩子,在一次次的偷钱、保钱过程中,男贼因为得知自己女人怀孕的消息后灵魂急剧升华,从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偷成为一个为保护“天下无贼”这个美好希望而献出自己珍贵生命的当代英雄。
这些例子都是采用直译的策略,既简洁明了又不失原有特色,对英语能力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值得借鉴。
但是也有些影片片名直译并不太好,如《霸王别姬》被译为Farewell my concubine,这样的译名不具有美感。
(二)意译
意译是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大多数时候我们直接翻译英语电影片名时显得平淡乏味毫无新意,欠缺色彩甚至无法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和中心思想,或者表达之后显得繁冗不够简洁,这时我们就要意译。根据意译的定义,意译主要是在原语与译言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使用的,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意译强调了各自文化体系的独立性。因此在翻译一个片名之前我们就应该对相关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带入,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片名才不会显得突兀。简而言之就是,在本土文化中找到一个与之类似的词语或者句子来替代要翻译的英语片名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
如影片《金陵十三钗》译为The Flowers of War,钗寓意女人,花亦是,从片名就可以看出电影的主题。但如果直译为The 13 Women of Nan Jing,则突显不出电影反映战争的主题,同时在西方文化中 13 是个非常不吉利的数字。
又如《秋菊打官司》译为The Story of Qiuju。该片围绕农妇秋菊想要讨一个说法而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农村生活状态,深刻刻画了人物关系以及伦理道德,story这一个词概括了她不断奔波的讨个说法的过程。
又如影片《赤橙黄绿青蓝紫》展现了“文革”之后某钢厂的变革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影片的片名用七个表示颜色的字具体而恰当地向观众们出示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变化多端而又充满希望的社会生活画卷。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译者没有逐字翻译,而将具体的原片名翻译成了All Colors of the Rainbow。这样一个抽象的片名翻译,完成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从而使译名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语言表达习惯.
目前热映的中文影片《我不是药神》讲述了一位药商听从自己的内心,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表现出对生命的渴望,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促进了医疗制度的改革。此片名被译为Dying to Survive,让观众看到了处于边缘的人群生活的呐喊。
《我不是潘金莲》译为I’m not Madame Bovary.Madame Bovary是西方人熟悉的包法利夫人。这里采用套译的方法,让西方人一下子就能明白这部电影是讲的一位中国的女性的故事,容易被观众接受,从而引起他们的观影欲望。
《郑成功》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我国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郑成功在1661年率领舰队横渡台湾海峡,同侵占我国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作战,并最终收复台湾。这部电影译为Sino Dutch War 1661“中荷战争”,使西方观众立刻理解这部电影讲述的内容。
反映台湾高中生青春期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也借用成语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掌上明珠,你是我最关心的人,或者最爱的人)。该片反映出了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
三、结语
电影片名是观众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的选择,票房也随之受影响,因此片名翻译的任务不容忽视。要向让世界了解中国,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电影来说,英文译名特别重要。同时,电影最终是给观众欣赏的,译者就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或许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观众,融入观众,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翻译任务,这样才能创造出脍炙人口的经典佳译,实现文化交流和商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