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商业街区导视系统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2018-03-28黄隽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标牌商业街武汉市

黄隽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商业街区作为城市中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和游客,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缩影。商业街区导视系统设计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通过信息图形符号作为传播的媒介与观者进行交流,实现导向的目的,同时也成为人们对城市形象形成认知的主要信息渠道之一。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不同的城市、地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地域文化即是城市的灵魂。

近30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创造了无数奇迹,但同质现象也非常严重,许多城市原有的个性化的视觉元素,完全被新的、与这个城市毫无关联的元素所取代,造成城市原有个性丧失的同时,新的概念也没建立起来。为此,探讨武汉市商业街区导视设计除了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与武汉地域文化的融合,凸显武汉的城市个性与文化内涵。

二、武汉市商业街区导视设计现存问题

随着武汉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各式特色的商业街区,从江汉路步行街、昙华林文化商业街、户部巷小吃街、吉庆街等,再到新兴的光谷步行街、楚河汉街、武汉天地等,它们的街区定位和建筑风格各异,然而与之相应应该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导视系统设计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还存在如下问题:导视设计缺乏整体系统规划;导视设计形式与建筑环境特征脱节;导视设计忽略地域文化继承;导视设计工艺粗糙。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武汉市商业街区导视设计思路

武汉市商业街区的导向标识设计首先要满足指引方向的功能性,其次要体现不同环境的特色,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持个性和差异,让地域文化得到延续。

(一)武汉城市文化探讨

武汉市九省通衢的地理环境,使得城市文化体现出南北融合,东西荟萃的特点。但独有的地域特色仍然一直存在,并在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都有所反映,并深深的沉淀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武汉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突出的文化,如远古时期的盘龙城文化、荆楚文化;革命战争时期首义红楼、毛泽东故居等革命文化;民国初期的昙华林、汉正街、户部巷等老城市井文化以及江汉码头、汉口租界等的码头文化;现当代的以光谷为代表的科教文化;以及汉剧、汉绣、泥塑等民间文化等,构成了武汉丰富的文化“资本”。

(二)武汉市商业街区分类

武汉市商业街区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地域分布、历史渊源、城市规模、支柱产业、消费水平、开发主体等诸多因素逐步形成了三大类别的商业街。一为以江汉路步行街为典型的传统商业街区。因其独特稀缺而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其深厚的商业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二为特色商业街区,即是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商业街。如以早点著名的户部巷,以特色餐饮闻名的吉庆街文化街,这类商业街区以舒适的环境,专、特、精的经营方向,现代与传统交相呼应,散发出浓郁的城市型文化休闲气息。三为新建商业街区,如光谷步行街、楚河汉街、武汉新天地等,它们都是出于商业配套、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的需要,由“政府推动+房地产开发”的模式打造出的一批全新的,具有购物休闲、旅游观光、商务办公、酒店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全业态、复合型超级商业步行街区等综合性质的商业街区。

(三)建筑环境制约和影响武汉商业街区导视系统的设计和定位

武汉市商业街区的导视系统要结合街区的具体功能分类和建筑环境风格来设计和定位。例如光谷步行街,从建筑环境风格看它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搭配的导视标牌设计采用具有西班牙浪漫风情的花草元素,异域风情浓厚。与建筑风格互相呼应。但从具体功能看这样大型的综合性商业街区,商业店铺繁多,店铺标牌设计凌乱无序,导视标识常常与商业标牌混淆,如何提出区别于商业店铺标牌的导向系统设计新的形式和形象,这一点它还需要加强。

(四)文化的延续是武汉市商业街区导视系统设计的前提和依据

从设计的宏观角度看,武汉市商业街区导视系统设计与武汉市的城市建设目标、武汉市城市环境规划、武汉市城市文化的打造都密切相关。认真了解武汉市的历史文化及政府规划,是导视系统设计的基本前提和依据。

例如,有近百年历史的江汉路步行街就是武汉殖民时期东西文化结合的最好体现,共有13栋历史优秀建筑,其中省级1座、市一级6座、市二级6座,如古罗马风格的日清银行、日信洋行,现代建筑风格的中国实业银行和四明银行,古典风格的大清银行。红瓦青墙欧陆风格的上海村里份建筑等矗立在商街两边,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导视设计如何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将这种文化氛围延续便是其设计的依据和前提。但现阶段,江汉路步行街的导视设计显然并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在部分街口,设置了少数几个标准化的交通指示牌,缺乏专业系统的导视牌,更谈不上文化内涵的体现了。

同样的问题还在昙华林文化街上出现。昙华林文化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1200米长的街道上总计分布着52处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西式教会医院“仁济医院”,瑞典教区旧址,翁守谦隐居旧址,石瑛故居,徐源泉公馆等等,优秀的历史建筑随处可见。随教堂开办的附属学校等教育机构多达二十多所,如基督教美国圣公会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它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前生,也是当时外国教会在武汉最早开办的学校。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武汉最早的图书馆也在此建立;湖北最早的反封建的革命团体也在此聚集了大批革命精英,如“花园山聚会”、“日知会”、黄冈军学会”,“群学社”等。此外,它也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市井气息浓厚。为此武汉市政府本着“教育、居住、旅游”三者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将昙华林定位于有利于居住和教育的优秀历史街区。但由于 昙华林是条老街,复建起来有难度,同时很多老居民不愿意搬走,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改造的困难。开发落实效率之低,全长1200米的街道,开发好的只有400米。导向设计也是不成系统,只有路口少数几个木质结构的标牌,街道内部的导向则直接采用标准化的导向标牌,与建筑景观格格不入。极大的破坏了文化街的历史文化氛围。

(五)环境性与文化性同存共生

商业街区导向系统的设计既是对环境空间的再提升,又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所以首先必须符合其当下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导视标识的形式设计与建筑环境风格相一致;同时还要考虑到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城市文化方面的因素,导视标识的图形符号设计要以街区文化背景为设计依据,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要与街区文化定位相符合。

目前,武汉市商业街区导视系统设计比较完善的当属近几年新开发的集商业、旅游、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产地产项目“楚河汉街”。全长2.2公里的“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连通东湖和沙湖,是项目的灵魂。总长1500米的“汉街”位于楚河南岸,沿河而建,汇聚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的200多个国内外品牌商家。“楚河汉街”不仅是商业街区,更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工程的综合再现。

在建筑风格上,汉街将现代设计风格穿插在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中,时尚而浪漫。它的主体采用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石库门头、青砖小道,置身其中,仿佛回到旧时。同时街上还分布着5个湖北历史名人文化广场,分别是昭君广场、屈原广场、药圣广场、知音广场、太极广场,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其中知音广场东侧设置有木质结构的“汉街大戏台”,每逢节假日均会上演中国传统戏曲节目,丰富武汉市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文化意蕴在汉街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它的导视系统设计也处处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在整体造型风格设计上,强调简洁性与通用性,以方形为基本造型元素。通过对方形的不同排列组合变化,打造大小个异的造型视觉效果,满足不同信息图文传达的需要,简约而又不失大气。在图形设计上,将民国建筑侧立面图抽象为简约的外轮廓图形,运用到立地式导视标牌设计中,再在此基础上稍作演变,提炼出长版的图形运用到贴墙式的导视标牌中。“楚河汉街”四字的繁体变形字体设计作为底纹出现在立地式导视牌中,突出了古朴的质感。另外,汉街导视系统在颜色的处理上,不仅考虑到标识与环境中建筑的协调性因素,同时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色彩因素。整体色彩为暗金色调,与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的民国风颜色协调呼应,文字和图形符号则采用亮白色,和谐而又清晰。

四、结语

设计师应从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运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加以设计,充分实现导向设计功能性的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文化情感的需要,从而更进一步展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标牌商业街武汉市
成都市商业街船棺与古蜀水文化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标牌如画
2015年11月23日武汉市粮食及农资价格
现代商业街区设计与商业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