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专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8-03-28李长威
李长威
哈尔滨华德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一、我校校企合作取得成绩
1、订单班培养,成绩显著
华德学院和苏州吴江区的很多企业深入合作了十几年,合办了“台达机械班”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授课,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学生几乎全部在企业就业,这就是“订单班”。华德学院“订单班”的学生,有着“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广,又上得去”的特点,在企业中工作几年,有的走向管理岗位,有的走向了研发岗位,我院通过订单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
2、共建专业形成新模式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现与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共建,企业全面融入教学,开启合作新篇章;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世界知名研究机构,是我国焊接类标注的制定单位,其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全国一流,这将为我校焊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优质的软硬件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必将培养出优秀的焊接技术人员。
3、产业化学院形成规模,引领合作方向
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2018年5月举办“华德-吉利学院”的揭牌仪式标志着校企双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更加深入,也使哈尔滨华德学院成为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国内唯一深化课程改革、共建学院的合作高校。
二、我院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企业进校园,建立了“3+1”、“2.5+0.5+1”、“2+1+1”等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六共同”、“一实践”的育人平台。
“3+1”模式是指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前3年在学校学习,最后1年到企业学习和实践,根据企业需求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培养模式。
“2.5+0.5+1”模式是指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2.5每年在校学习专业课程,0.5在学校学习企业相关课程,企业专业讲师任课,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2+1+1”模式是指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年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在学校校企联合培养,植入企业课程,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环节,吉利学院第二批学生学生采用此模式进行。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课程的完整性,我们与企业形成了六共同,一实践培养体系主要是:“六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中心、共同进行质量评价,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一实践”即企业实践环节,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定岗实习,校企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和考核办法,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鉴定和评价。实践结束后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选聘学生到不同的技术和管理岗位,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校企双方“共赢”
1.企业得到了竞争的核心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企业生产智能化、集成化进一步提高伴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人才缺乏问题开始凸显,一方面“有业无人,有人无业”、“有单不敢接,有钱不敢赚”的现象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也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市场逐步扩大,企业仍需发展。行业企业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的竞争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专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1)校企合作有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的发展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评价标准,如何准确的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行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皆可通过企业合作获得清晰的方向,使人才培养体系定位更加准确和更具针对性。
(2)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实验室的建设
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应用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很多高校校园里建立了以企业产品为实验器材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验室,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的条件和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技术在不断的使用、企业竞争等情况的存在,先进技术在各企业之间是封闭的,而且我们现在教学的内容往往要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因此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通过校企合作获得行业内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4)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
校企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为教师学习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提升教师能力,接轨生产的新技术提供了保证。
(5)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提高
有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可以更好的按照企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建立针对性技能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校企合作不仅仅为学院的教育创造了条件也为宣扬企业文化和提高企业在学生中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建立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减少企业的培训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