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建设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模式)的应用特点及优势

2018-03-28

四川水泥 2018年2期
关键词:联合体施工图投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EPC是指在单独立项工程的总承包层面采用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其实质是由一个单位或者投标联合体同时以项目总承包的方式承担某个项目的“设计”及“施工”)的项目承包方式,业主方就项目提出要求,投标方对“要求”进行应标,“创新性”的做优化方案、优化工艺流程、施工图并实施建造过程、交付使用等。在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方面(简称”铁”“公”“基”)已经开始推广了EPC模式。在民用建筑领域,近几年已出现不少成功项目案例(也主要体现在央字号企业比如“中建八局”等运作实施的典型民用项目),已经摸索着将建设项目的EPC模式运用于更多的民用建筑项目。

查阅国外资料,就国际工程界的EPC模式而言,早在1999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就创造性的更新了标准合同文本,而后,EPC模式在全球风靡开来。

查阅国内资料,早在2005年建设部就颁布了国标版的《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接着为了使EPC模式的对接工作具有明显助推力,就于2009年又加速推出了新版本的“工程总承包示范合同文本”加强应对。2012年国家九部委则组织专家团队制订出了 “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加以细化和总结。

1 工程总承包/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

(1)就招、投标图纸体系而言:对于招标图纸,可能采用专业咨询公司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相当图纸。对于投标图纸,则是投标方或者投标联合体的方案设计/工程方案。这就导致“招、投标图纸”的相对分离;这是EPC模式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明显不同的地方。

(2)业主方对投标方或者投标联合体应标的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含项目功能及工艺设计),以获得更好的方案设计成果。业主及聘请的专业咨询工程公司的“专业”这时显得尤为关键。投标方或者投标联合体的“创新”方案设计必须得到业主方及咨询工程公司的“认可”与“理解”。否则,EPC模式下的风险将无限放大。

(3)招投标体制:与所有其他的承包模式(如施工总承包等)均不同,业主开展的招标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变成了获得不同投标方或者投标联合体的不同方案设计、方案的优化深化,及进行初步设计到施工图深度;而评标工作就顺理成章的对投标方或者投标联合体提供的技术资料(方案、初设、放大初设、施工图等)的详尽评价;

(4)开标与评标方式:为了降低风险及谨慎性原则,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双信封两次开标的居多。即先开启技术标,后开启商务标。技术标主要对方案、方案优化、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到施工图深度进行评价。商务标在技术标通过后才开启,其实施的过程也体现了专业与风险的博弈。

(5)通过业主方限定品牌来控制技术与标准的离散性,以增加施工图设计与采购过程的可控制性,务必及时高效编制并审批项目《主要材料设备品牌清单》,作为合同附件纳入工程招标文件。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业主方聘请的专业咨询工程公司负责制定材料设备的品牌清单。

(6)工期与总价包干,不得通过设计变更等进行经济与工期的索赔;因总价是包死的、不动的。至于总承包方资金不够与否,则由其自己解决,比如“融资”。工程结算实行“三价统一”,即投标价、合同价、结算价统一。利于总成本控制。

(7)需要主动考虑向未中标方或者投标联合体支付投标补偿金的问题:从方案设计——初设——扩大初设——施工图设计,投标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支出,进行了艰辛卓绝的创造性工作,即使没有中标,其成本付出是显而易见的,招标方(业主方)对未中标方的补偿,是EPC模式区别于其它模式的又一方面。

(8)监理单位不必再“三控两管一协调”,成为项目的“质量监理”。这大大解放了监理单位的工作热情,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跃迁。

(9)可以安排里程碑式的付款,按照合同约定,区别于其它模式下的唯“进度”“形象”论,避免复杂的月证书的计量付款。

2 工程总承包/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承包的优势

(1)充分利用工程设计竞争所获得的优势。EPC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创新”:包括设计创新与建造创新,两个“创新”中,前者又显得特别重要。业主提出要求(功能、质量、工期等),投标人或者投标联合体需就“要求”进行设计、调整、优化,这就势必促成设计单位的实力大比拼,使业主方能够改善已完成的项目功能策划(工艺设计)及方案设计,梦想变成蓝图。鉴于此,国内诸多著名设计院为顺应潮流,均实施了相应的脱胎换骨改制为“工程公司”,比如位于重庆的央级设计院原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改为“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表明由单一“设计”向“工程”拓展的趋势。

(2)有效控制并节省项目投资。国际工程界有一个共识:通过前期管理环节的科学运作,可以节省的投资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占比可达到约80%左右。在采用传统模式的设计委托事务中,被委托的设计单位很可能以“安全”为由,放大“保险系数”,甚至与后续既得利益者勾结,不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故意提高标的总价,造成“多用钢筋,少用脑筋”的局面。这其实是对国家建设资金的莫大浪费。而通过EPC模式则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因为项目EPC模式实行“总价包干”。项目的设计在业主工程设计顾问的监督下也很难甚至无法降低施工图设计标准。

(3)大幅缩减甚至完全避免发生因设计变更导致的洽商索赔。而对于技术构成较为复杂的公建或工业项目,这一洽商索赔的规模可能是巨大的。总承包方的管理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属于“内部”管理与沟通,没有业主管理时的利益“纷争”,只有总承包方“内部”职能的协调。

(4)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工程项目主要风险在于工期与成本控制两个维度,原因在于项目建设程序冗长、手续办理繁杂。地勘、设计、监理、施工、材料采购等各方的利益责任需要相当高的艺术性协调,稍有不慎或者考虑不周,极易造成工期拖延、造价的增加与工程索赔。采用了EPC模式后,则:

1)设计与施工因为是未来利益的共同体或者联合体,使得中标方的管理协调得以简化,不易发生工期滞后和索赔。

2)业主方不对设计图纸的错误买单或者负责。即使图纸出现错误也只能在业主方与监理方的监督下修改图纸,但工程总承包方无权就设计变更向业主方提出任何经济索赔的要求。

(5)缩短工期,节省社会资源。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加上总包方对公司内部资源的充分调动与利用,使提前竣工交付使用成为大概率事件。

(6)简化业主在项目建造期的管理。

由于业主方及其聘用的项目咨询单位在工程总承包合同签署前所做的大量深入细致工作(尤其是前期的可研、项目建议书的高度专业性),使得在合同签署时项目的技术与经济细节已经达到相当的深度,加上EPC方式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在合同签署后,业主方管理工作大大简化。

综上所述, EPC模式作为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其应用特点及优势是很明显的,但在我国的全面铺开还有待时日的锤炼,现在很多项目属于假EPC 模式。因为相对于其它管理模式,EPC业主方不介入实质性管理,风险较低。故分析总结EPC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将更好的推进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1]田维坤.浅谈广西水利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低碳世界.2017(5)

[2]2016中咨培训中心PPP培训_图文 -《互联网文档资源》-2016/8/30

猜你喜欢

联合体施工图投标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