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平台将在上海设立
2018-03-28华宇闻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已完成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方案》的实施,将为新能源产业和碳资产管理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碳资产管理百亿市场大幕开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后,全国碳交易平台将设立在上海,湖北则负责系统登记。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趋明显,减少碳排放已迫在眉睫。为深化节能降耗工作,全球范围内已建立起多种碳交易市场。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碳交易产值达到顶峰,为1 7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万亿元,之后受价格下降影响一度出现下滑,但2014—2016年交易额仍稳定在500亿美元左右,全年实现碳交易在70亿t二氧化碳当量以上。
我国从2011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纳入多个行业,有近3 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17年10月底,7个碳交易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4.06亿t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累计达102亿元人民币,七个试点地区在推动低碳发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未来市场交易规模或超万亿元,统一全国的碳市场条件已经成熟。
据了解,目前相关政策准备和技术准备已经基本就绪,并报请国务院审核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2017年底,我国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按计划如期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协同推进、广泛参与、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在确保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碳交易系统,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方面的作用。
《方案》明确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明确了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明确了碳市场建设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按照初步设想,全国碳市场计划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个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2013—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t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据了解,为稳步推进碳交易市场,首批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是排放数据最透明和最具可信度的发电行业,涉及石化、化工等行业启动碳排放交易的时间表尚未确定。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对石化、化工等重点排放行业的企业碳排放量进行核查及监测。发改委对重点行业碳排放量的核查及监测,是为了配合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以及今后全面开展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扎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相关工作,完善配额分配方法,夯实数据基础,确保数据质量,为下一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交易打好基础。2018年全国碳市场主要进行系统建设、试运行、开户、模拟交易等一系列工作,进而完善相关的机制体系,正式交易有可能要到2019年。
发改委表示,碳市场的发展将增加传统产业碳排放成本,促使其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投资降低碳排放,同时新能源产业开发CCER项目将为其带来额外收入,增强其竞争优势。此外,碳资产管理产业增长前景广阔,预计未来碳资产开发和碳交易经纪业务可达百亿级规模,而碳盘查市场也能达到30多亿元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