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上赣图”进社区
——以“掌上赣图”为例浅谈基于社区的手机图书馆推广

2018-03-28宋文娅余凯璇

传媒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社区服务

宋文娅 余凯璇 韩 丹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手机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显著增长,一项截止到2013年5月25日的调查显示。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有10个可以查到有手机图书馆,占调查总数的31%。其中江西省图书馆早在2011年就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掌上赣图”,位于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前列。然而,如何提高手机图书馆的利用价值,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社区为抓手,借助“掌上赣图”的现实案例,探讨手机图书馆的推广策略。

1 手机图书馆进社区的优势

1.1 手机图书馆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好地服务社区读者

传统的阅读活动受到时空的限制,一是图书馆有限的工作时间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需求;二是图书馆的固定物理位置耗费读者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以南昌市为例,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共有包括省图书馆在内的一座省级图书馆、一座市级图书馆和9座区级图书馆,平均每673公里才有一座图书馆;而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的红谷滩新区竟然没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以至于唯一一个坐落在红谷滩新区的新华书店门店里,挤满了席地而坐“蹭书”的读者。

江西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一周开馆六天半,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周五下午的闭馆整理时间常有远道而来落空的读者。2011年,江西省图书馆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掌上赣图”,为读者提供机读书目检索、学术论文文献传递、电子书籍、视频在线阅读等移动阅读服务,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

1.2 手机图书馆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满足读者数字化阅读需求

互联网时代,人类的阅读习惯正由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逐步向数字化阅读转移。有研究表明“在选择信息时,民众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意识增强,而利用传统媒体获得信息的意识减弱”。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2016年我国居民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

手机图书馆以丰富的电子馆藏及数字化阅读模式刚好满足了现阶段的读者需求。以“掌上赣图”为例,提供超100万册电子图书,超7800万篇报纸文章,超3亿条中英文文献元数据,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1.3 手机图书馆通过线上线下联结,便于开展社区阅读活动,提升图书馆服务

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基于血缘、地缘等关系而形成群落。工业文明时代来临后,个体以“原子化”的方式存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主要依赖学缘和业缘。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诞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基于“趣缘”的虚拟社会关系,并且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倚重这种虚拟的社会关系网。有学者认为,未来移动阅读应该是以关系为核心的社群化阅读。目前,读者对手机阅读体验的要求和需求日益提高,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社群关系传播的日益重要,读者越来越注重在阅读中实现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将是以关系传播和情感体验为鲜明特征的阅读。

手机图书馆可以很好地将虚拟社会关系网和现代社会中真实的社区关系联结起来,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为社区读者的阅读偏好精准画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直接搭建社区阅读平台,把社区中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的读者聚合在一起,建设书香社区,带动全民阅读。

2 手机图书馆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下载量少,读者活跃度低

手机阅读的普及,带动许多公共图书馆推出手机图书馆APP。搜索第三方APP应用商店,国家数字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均有上架,还有一些大学图书馆甚至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也有自己的手机图书馆。然而,第三方数据显示,除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安装量达到7万次,其他图书馆的APP应用安装量都非常的少。

以“掌上赣图”为例,在《“掌上赣图”读者使用行为调查报告》一文中,作者选取了南昌市两个社区共投放167份有效问卷,仅有42人(25.15%)知道并已安装“掌上赣图”。在使用频率方面,“每天使用”的仅有10人(5.99%),“一周两三次”仅有7人(4.19%),“一周一次”仅有10人(5.99%)。

2.2 在线阅读资源质量较低、同质化严重

手机图书馆系统构建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由第三方开发统一的系统模式,图书馆使用第三方系统搭建服务平台,整合本馆已有资源提供移动信息服务。这种模式具有实施速度快、系统更新有保障、终端兼容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服务模式单一化、固定化,受第三方系统设计限制不易开发个性化服务的问题。以“掌上赣图”为例,它由超星公司代为搭建,与同一家公司搭建的手机图书馆平台用户端形象设计雷同,版块和功能设置雷同,提供的阅读内容雷同,缺乏自身的个性特色。并且知识内容更新慢、质量低,不能很好地满足手机端的读者需求。

2.3 没有建立起数字化的阅读社区

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方面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图书馆的知识供给滞后于读者的需求。受制于传统思维的影响,许多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构建手机图书馆时,仅仅将其传统业务数字化。以“掌上赣图”为例,其主要模块包括“个人中心、馆藏书目查询、数字阅读、馆内动态”等,基本满足读者书目检索、数字阅读、文献传递、借阅信息查询等需求。连基本的社交功能(如在阅读中评论、点赞和分享)都不具备,更不谈建立数字化的阅读社区。

受限于人、财、物等方面因素,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多在本馆内开展,活动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和吸引力,参加活动的读者数量有限。不能有效利用手机图书馆深入社区,开展有社区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个性化的社区阅读服务。

3 手机图书馆的推广策略

3.1 转变传统工作观念,重视新技术和新平台

图书馆人的服务理念受制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于数字阅读、手机客户端这类新技术和新平台,既不会主动了解使用它,更谈不上身体力行的推广。大多数图书馆仅仅是通过购买供应商的产品来应对“潮流”,以“掌上赣图”为例,随意抽取10名图书馆员工的手机查阅“掌上赣图”的下载使用情况,只有一位技术部员工下载并且偶尔使用。

图书馆工作讲究文献历史和留存,然而互联网世界一日千里,在新技术环境下,不仅要重视文献搜集、整理和保存的工作,也要充分重视如何利用新技术构建阅读环境,推进知识传播,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满足人民的知识需求。

3.2 加强特色馆藏数字化,丰富内容

与大多数手机图书馆一样,“掌上赣图”由超星公司代为开发,并且提供资源,其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同质化严重,与本馆的馆藏资源相去甚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掌上赣图”可以突破局限,大力丰富数字资源,做到基本资源和特色资源两者兼有,馆内资源与馆际资源互相补充,一是将本馆现有的数字资源植入手机图书馆,例如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江西地方戏曲资源库、江西旅游文化资源库、江西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等特色数字资源库,让读者通过手机图书馆下载使用,做到馆内现有数字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是利用手机图书馆获取读者需求,采购或自建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三是进一步加大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扩大资源共享范围,使不同的手机图书馆也能实现互联共享。

3.3 立足于社区,建立长效的社区推广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工作,曾强调:“‘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社区是城市的基层单位,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和推广也要立足于社区,建立长效的社区推广机制。

3.3.1 与社区合作,提高手机图书馆的社区读者知晓率。知晓度定义蕴含了三层意思,即感知度、理解度与支持度。对于手机图书馆来说,知晓度意味着知道、下载和使用。以“掌上赣图”为例,手机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居委会合作,深入社区,开展“掌上赣图”进社区的宣传推广活动:一是以公告、易拉宝或在社区宣传栏中放置宣传单传播给读者该项服务信息,提高社区居民对“掌上赣图”的感知度;二是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进社区讲授手机图书馆使用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理解度,即对所授内容的赞许、同意等态度;三是现场指导社区居民下载使用“掌上赣图”,利用手机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让社区读者感觉到其快捷、方便,能产生效益,其支持度相应得以提升。

3.3.2 培养社区阅读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社区中培养“意见领袖”,即核心读者,可以助力于手机图书馆的推广使用,构建社区的线上阅读环境。当社区成员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意见领袖”的能量辐射没那么远,再培育几个“意见副领袖”,靠着“副领袖”的能量场继续辐射更远端的读者,从而实现多中心化的线上线下阅读社区。

3.3.3 为社区阅读搭建社交平台,促进读者的交流和创新。在手机图书馆中增设以实际社区为标签分类的阅读社交功能,读者可以看到同一社区的其他读者正在阅读的书目、笔记,可以点赞、转发、留言交流阅读体会等。

3.3.4 利用数据库开展个性化的社区阅读推广活动。未来,借助大数据可以精准了解社区读者的构成以及读者阅读场景、阅读偏好等。图书馆员可以利用从手机图书馆中提取的数据库信息,掌握不同社区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开展有社区特色的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省级公共图书馆也应顺势而上,采用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手机图书馆在社区的推广,提供了社区居民互动交流阅读的机会,激发社区居民的阅读积极性、提高社区居民的阅读氛围。

猜你喜欢

图书馆社区服务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