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下电视新闻栏目创新发展的思考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平民化电视新闻栏目

刘 刚

(阳江广播电视台,广东 阳江 529500)

以新媒体迅速兴起为标志的媒体新时代到来,给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冲击。电视新闻栏目定位清晰准确,并能坚持栏目定位去运作,这对于新闻栏目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新闻栏目定位能够给栏目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其次,只有按照栏目定位去做节目,才能使栏目特色鲜明,赢得受众。再次,清晰准确的栏目定位能增加栏目的识别度。最后,独具特色的栏目定位,能保证这个栏目与其他新闻栏目展开差异化竞争。

消息类栏目需要尽可能地增加每一期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同时要充分体现新闻时效,尤其是要提高对于突发新闻的反应能力。新闻评论类栏目需要加强评论的深度和广度,树立自身的权威,提高栏目影响力。新闻评论类栏目要在新闻调查和新闻评论方面都做得非常优秀,如此才能使新闻既有坚实的事实基础,又有相应的评论深度。新闻专题类栏目则要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新闻事件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能做出全面深入的报道,体现出新闻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一、电视新闻面临的竞争局面

电视曾经称雄整个现代传媒业,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也至为广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兴起,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呈式微之势。当然,在某些领域,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视新闻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由于收视人群的分化以及网络快速发展等原因,电视新闻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新媒体的大量兴起和普及,无论是宽带网络,还是手机上网都分流了大量电视新闻的受众,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三网融合后,面对一根线一块屏幕提供的信息,更多人会从网络上获取消息,因为网络消息更快捷、更丰富,获取方式也更自由。电视新闻要想扩大其影响力,展现其真正的实力,必须借助网络终端和手机终端才行。

电视新闻观众从年龄上看,将越来越趋向老龄化;从文化层次上看,将越来越趋向低学历;从收入上看,将越来越趋向低收入群体。从外部环境来看,电视新闻受到的管制要比网络新闻严厉得多,这导致电视新闻的包容性、时效性、广泛性都要弱于网络新闻。电视新闻的互动参与和网络相比也要差很多,无论是自由度还是及时性,都与网络新闻无法相比。电视新闻和报纸、广播相比曾经显示出非常强的竞争优势,但面对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体,其优势已经消失,计算机和手机已经抢占了先机。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电视不具有终端优势,除非借助计算机或手机使电视新闻能够让受众接收到,否则劣势将越发凸显。

二、观众收视期待的变化

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越发快速地传播,观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发广泛,观众视野变得越加广阔。观众在电视收视期待上,一方面希望新闻的时效性更强,另一方面要更贴近受众生活,再有,受众会期待电视新闻更具权威性。电视观众除了会有以上几个方面的收视期待之外,还会有一个普遍的收视期待,那就是,希望电视新闻要具有一定的娱乐因素,即使不是娱乐新闻,观众依然希望在电视围观当中获得一种“消遣”。在收视期待上,很多电视观众还希望与新闻栏目展开互动,参与到新闻节目当中。

及时、实用、正规、权威、娱乐是电视观众的几个主要收视期待,这其中既有一贯的收视心理在发挥作用,还有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情境下,受众在收视期待方面的扩展和提高。比如,随着各类新闻信息传播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及时,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参与性、娱乐性有了更高期待。

三、电视新闻的几个发展方向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以及伴随着电视行业本身的转型,电视新闻会向如下几个方向突出发展。

1.创新突破评论化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电视新闻脱口秀的发展也很缓慢,但电视新闻评论化将是一个发展方向。央视正在逐步提高自己的评论水平,但也有很多评论类栏目被取消,其中就包括《央视论坛》《新闻会客厅》,但取而代之的《新闻1+1》依然秉承新闻评论的风格。辽宁卫视的《说天下》以新闻脱口秀的形式做新闻评论节目,将世界各地有趣的新闻搜罗到一起,通过编辑处理,再由特色主持人评说出来,甚至表演出来。很多电视台都在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新闻评论员,试图打造新闻评论方面的品牌节目。新闻消息这种体裁很难有大的创新突破,因为新闻消息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几要素”的简洁交代,很难做出形式上的创新。新闻评论的创新空间则非常大,从栏目定位、风格形式以及对主播及评论员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2.受众定位平民化

从电视媒体的定位来说,电视新闻的政治喉舌作用和宣教作用不会改变。定位不变不等于风格不变,太过严肃正统,宣教意图太过明显的电视新闻,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得电视观众的青睐。相反,那种通俗的贴近观众的给人以平等感觉的平民化新闻,更受观众的肯定,这从民生新闻的高收视率上可见一斑。即使媒体的喉舌作用和宣教作用不变,但将受众定位在平民化方面应当没有问题,毕竟平民化的定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受众。电视作为通俗传媒,大众化、平民化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于新闻节目来说,很少有电视媒体会选择小众传播,平民化的大众传播几乎是众多电视媒体的一致选择。

新闻讲述故事化。新闻通过故事化实现通俗化,使新闻更加吸引人,更容易被看懂。故事从词义来理解,“故”是过去,“事”是事情,“故事”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新闻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的事情,所以新闻故事化对很多新闻都适用。新闻故事化是对新闻做了编辑加工,也正因此,新闻故事化适合先制作后播出的新闻节目,不适合现场直播。新闻故事化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会讲故事成了对新闻人的一个基本能力要求。

3.主流新闻主题化

这里说的主流新闻是指符合主旋律的新闻以及能够及时响应宣传号召而采制的新闻。由于主流新闻要符合主旋律、解释主旋律,甚至要迎合主旋律,所以在报道之前往往会形成一个报道主题。将新闻事件做主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采制新闻,这是主流新闻的一贯做法,《新闻联播》里的很多新闻可以作为主流新闻主题化的代表。主流新闻的采制需要依照宣传政策或者在把握主旋律的基础上采制新闻。对于主流新闻的报道,往往是先确定新闻报道主题,然后进行主题报道策划,策划完成后再去寻找和采制新闻。

4.新闻表现细节化

寻找细节,放大细节,从细节入手采访、拍摄、撰稿,这是新闻采制的常用手法。用细节说明大问题是很多新闻的报道策略,主题新闻尤其如此。新闻表现细节化,可以体现出采制的精良,浮于表面的新闻报道往往在细节上是有缺失的或者是模糊的。一些新闻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有关键细节做支撑,缺少关键细节做支撑的新闻很有可能经不住深入推敲。作为调查类的新闻报道以及号称深度报道的新闻,尤其需要在关键细节上做出很好的记录和呈现,否则不足以保证新闻观点的成立。新闻需要实证,而非空论。即使是宏大报道也需要细节做支撑,新闻报道不能泛泛而谈,不能浮光掠影,一定要落实在关键的细节上面。

四、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新闻行业将面临全面改革,新时代下传统的新闻栏目必须借助于移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才能将各类新闻信息传播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及时,体现出新闻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猜你喜欢

平民化电视新闻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栏目主持人语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