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8-03-28姚碧玉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姚碧玉

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姚碧玉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团学工作处,云南景洪,666100)

在分析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针对存在的主要困难,分别提出了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学生层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和对策。希望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各司其职,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潮引领下,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场所,首当其冲地肩负起历史使命。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充分融合,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困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通过政府部门齐抓共管,高校师生积极参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加强,涌现出一批组织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团队和市场前景较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对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尤其是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这里聚居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13个少数民族,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西双版纳、面向东南亚、辐射省内外”的办学定位,学生主要来自本地州和云南省其他地州,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较多,少数民族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0%。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近十个年头,但仍面临很多困难:一是地方政府和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沿用传统教育理念管理双创教学工作;二是创新创业“双师型”师资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能力欠缺,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三是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教师教学仍以专业课为主,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创业办的事,与自己无关;四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五是缺乏大学生创业实践场所。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不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兴趣不浓,创新创业能力较低,创新创业成果较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不能实现创业梦想,毕业生创业就业比例较低等现象。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诚然,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等。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笔者认为,想让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来,需要政府、高校及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

(一) 政府层面

1. 出台创业优惠政策

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但相关政策惠及面不是很广,有些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大。对于在校大学生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选择创业需要勇气和毅力,还需要家人、社会及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大学生真正享受到国家政府对创业者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敢于创业、乐于创业,从而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2. 出台奖惩考核机制

目前,在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仍有一部分高校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以传统就业方式(如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打工)为主,选择创业的学生极少,做好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就足够了。为了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督促高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上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监督奖惩考核机制,建立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以此激发高校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 提供创业经费保障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配套师资、实验实训场所、创业实践平台作支撑,这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然而,作为边疆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财政经费和办学场地等限制,即使学校有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工作开展起来也非常被动,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的创业兴趣得不到培养,好的创业项目得不到落实,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因此,高校要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地方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保障。

4.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国家政府积极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以及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平台,是提高大众成功创业的重要手段。希望政府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形成以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创业指导为“一条龙”的创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良好的创业服务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队伍中。

(二) 社会层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58-59)。大学生创新创业既是机遇,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因此,全社会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舆论宣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宣传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为计划创业的大学生树立榜样,提供政策、能力、资源帮扶。同时,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者给予更多的包容,形成尊重创业者、爱护创业者的良好氛围。

(三) 高校层面

虽然国家“双创”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逐步深入,但各高校的认知程度和执行力度不尽相同,成功案例及典型经验推广偏少[3]。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理念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1.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既是任务和挑战,又是高校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的机遇,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统一认识,统一组织,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等多部门协调融合机制,进一步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制度和改革激励机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落实产、学、研管理机制,明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建立并实施创新创业学分转换机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使创业学生的课程考核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或实习单位,考核评价更注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2](289-290)。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扮演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者、创新思维的开发者、创新创业活动的引领者的角色[4]。创业教育师资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质量,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才能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可以选派责任心强、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培训,并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成功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企业技术人员、成功创业校友担任创业导师,进一步充实巩固“双师型”队伍建设,适时安排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指导和培训,促使创业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起来。通过大学生与企业家近距离接触与交流,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分享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创业动力,积累创业资源。

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高校应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开发相应课程,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5]。为了减少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坚持为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培养》《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精品课程,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创新创业教学信息化。也可以根据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开设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如《西双版纳傣陶制作》《西双版纳傣锦制作》《西双版纳热带植物鉴赏》《普洱茶文化》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合适的校本教材,体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特色。

三是提供层次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高校应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出发,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创建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高校可以通过实施四层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层次化、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即面向大一全体学生开展创业知识普及性教育,面向约20%的有创业意愿、兴趣的大二学生开展创业拓展性教育,面向约5%有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的大二或大三学生开展创业个性化教育,面向约3%正在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实操性教育。这样既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又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特色,较好地彰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

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采用“填鸭式”授课方式,学生没有更多的发言权,这不符合现代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性人才培养在教学方面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培训,再加上实践经验的积累,高校教师才能胜任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否则只能延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师生缺乏互动,造成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7]。高校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外出参观学习、模拟企业经营游戏、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一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了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高校可以按照“以教助赛、以赛促教、教赛结合、重在育人”的理念,坚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遴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省赛或国赛。同时,对于那些创意较好、可行性高的参赛项目,高校可以积极帮助联系创业导师,将其创业计划转变成创业实践,帮助其实现创业就业,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而如今的大学生社团已成为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高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创业协会、创业实践部等社团,通过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优秀创业校友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实践营销等活动,营造“在创业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业”的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是搭建校内外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创业知识,而是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落实到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和反思、探索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8]。近年来,高职院校中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热情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实践场所。

除了高校自身的建设投入外,还可以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争取政府、社会、企业、个人投资,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支持,对自主创业的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四是宣传成功创业大学生典范。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非常重要,树立创业典型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高校应及时收集本校成功创业大学生的案例,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栏、报告会等方式,定期宣传一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可以通过开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一些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典范,或者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的优秀学生。通过邀请本校近年来成功创业毕业生返校做讲座、论坛的方式,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培育高校创客文化,激发大学生通过艰苦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创业愿望,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

五是开展大学生电商培训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微电商以其快捷、方便的特点成为新时代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的新宠,同时为现代经济价值观影响下的大学生微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9]。目前,高校有部分大学生从事微电商营销服务,但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网络营销管理知识,因此很容易上当受骗,很难把项目做大做强。高校可以聘请从事电商项目的企业负责人为学生开展电商知识系统培训,也可以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打造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培训大学生的电商经营能力。

六是融入国家战略,力推双创。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沿线高校,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东南亚文化及政策法规》选修课,帮助大学生了解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政策法规,支持与鼓励大学生“走出去”创业就业。为了帮助有“走出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少走弯路,将创业项目做大做强,高校可以通过聘请创业导师采用“一对一”的帮扶措施,结合本地区位优势、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等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和指导服务,引导学生走上创业之路,规避创业风险,提高“走出去”成功创业的几率。

七是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创业指导帮扶。从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创业都是一人单干,或者由几个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合伙创业,学校基本上没有提供创业实践指导与帮扶。这种单凭少数学生自我摸索前进的创业方式是不够的。为了提高创业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学校应系统规范收集创业学生信息,为其联系创业指导教师,定期对其创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为其提供“一对一”创业指导帮扶,解决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提高其创业实战能力。

4. 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

通过调查发现,缺乏资金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用于支持与鼓励勇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营造一种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校园创业氛围。

(四) 学生个人层面

大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是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是思维活跃的一个集体,是未来创新的主力军。大学生理应走在创新创业前列,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中高级专业人才,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1. 转变观念,敢于创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驱动下,当今大学生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创业作为更高层次的就业,大学生应及时调整和转变就业观念,让自己在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遇。班主任、辅导员应积极动员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来,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发扬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 精神。

2. 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善于发现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创新创业领域的应用,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和掌握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积累相关管理和营销经验,了解企业运作流程和创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素质。

3. 志存高远,勇做精准扶贫的建设者

近年来,云南省坚持开展“云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活动旨在动员高校大学生积极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组织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为当今大学生,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勇做精准扶贫的建设者和担当者,让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三、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以转型发展为契机,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EB/OL]. (2015-05-04) [2018-03-28].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1):118-121.

[4] 刘云龙.“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76-79.

[5] 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5(11):47-53.

[6] 刘太林,严国萍.实施个性化教育彰显办学特色[J].管理观察,2007(2):22-24.

[7] 贺治国.教育信息化与传统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259-260.

[8] 中国大学生在线.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EB/OL]. (2012-11-09) [2018-03-28]. http://uzone.univs.cn/ content.action?itemId=2654969_yjlisrvxc2y4x51ovxc3.

[9] 张项民,候晓丽.基于微电商平台的高校微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15-18.

[编辑:苏慧]

2018-04-09;

2018-06-09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XZY1607)

姚碧玉(1976—),女,四川西充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64564803@qq.com

G647

A

1674-893X(2018)04−0069−05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