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探析

2018-03-28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有偿新闻媒体真实性

新闻记者是社会信息传播的喉舌,向社会民众传播信息,帮助国家政府宣传政策、方针、正确引导舆论,帮助群众反映意见、要求、获取合法权益,娱乐大众生活,传播教育。总之,新闻记者担负着重要任务,其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新闻媒体任务完成的程度,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1]。近年来,我国发生了诸多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现象,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影响了新闻媒体作用发挥。对此,要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

一、提高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意义

(一)是客观反映事实的重要保障

很多时候,在重大事件播报时,新闻记者都是作为第一转述人甚至第一见证人存在。在新闻报道中,身为新闻记者,应秉承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保障传播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播报。并且,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某些不实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影响了社会稳定性,新闻记者的存在,成为消灭网络上虚假信息的重要队伍[2]。总之,新闻记者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够真正保障新闻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促进社会稳定。

(二)推动了民情畅通

可以说,新闻媒体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信息桥梁,在信新闻记者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代表政府向群众传播政策,将社会舆论引导向正确方向;还要代表群众向政府反映群众的呼声。近几年,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扩大了群众上访渠道。因新闻舆论能够有效提高相关部门对民情的重视,对此,身为新闻记者,应为民请命,扩大新闻舆论覆盖面,推进政务优化,响应民众呼声,提高群众满意度[3]。而想要新闻记者真正担负使命,推动民情畅通,加强其职业道德非常重要。

(三)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

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能够有效保障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一般来讲,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新闻记者在众多信息中发掘新闻,并快速处理第一手资料,保障信息播报的实时性[4]。之后,新闻记者通过电视、纸媒、数字媒体等传播新闻,引发人们关注,获得读者反响。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的真实性,若新闻记者片面看待事物,则其传播的信息也相对片面,甚至将舆论向错误方向引导,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抑制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可见,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成为新闻媒体向前发展的关键。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制造虚假新闻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微小媒体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多会迎合受众兴趣,可以制造一些虚假但轰动的报道,以此吸引受众关注。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PS技术、影响技术等越发纯熟,为部分职业道德不佳的记者提供了便利,虚假图片、视频的渲染,虚假新闻制作的更加真实,为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

(二)有偿新闻传播盛行

有偿新闻,即某些人想要利用社会舆论达到某些目的,买通新闻记者,传播新闻,当前,有偿新闻普遍存在。然而,既然是需要付出利益,有偿新闻必然存在一定危害。有偿新闻的传播,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原则,一般来讲,有偿新闻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违背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失去了新闻传播的价值;并且,有偿新闻必然降低了新闻质量,人们观看新闻,必然想要看到真实信息,然而,有偿新闻的存在,甚至抢占重要版面,直接导致读者对新闻质量的怀疑,为新闻媒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新闻信息缺乏人文关怀

报道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真实事件,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若新闻报道中失去人,则新闻报道将失去意义。对此,在新闻播报时,记者应倡导人文精神,发扬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然而,在新闻报道中,某些记者为获取关注而伤害当事人权益,恶言冷语,缺乏人文关怀,降低了公众对新闻记者的正确认识。

(一)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提高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新闻媒体是建立政府与基层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媒体中的重要工作者,代表着媒体、政府的形象,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尊重事情的真实,弘扬职业更谨慎,把握并正确反映社会本质。身为一名新闻记者,应恪守职业道德,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探索新闻的本质,为群众提供真实性的内容,其中,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成为重点。笔者认为,为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应拥有正直、廉洁的理念,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并且,新闻记者应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追求新闻的真相,立场坚定,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众信用,推动我国新闻媒体向前发展。

(二)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媒体信用评价机制

为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保障新闻的真实性,杜绝道德失范行为,仅依靠国家监督,很难发挥效用。对此,国家应发挥群众力量,为群众提供一条便捷的举报通道,发动群众监督新闻记者,打击假记者诈骗行为,降低新闻记者违法,促使新闻记者端正自身行为,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在纷繁复杂,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利益诱惑,作为记录时代进步,传播重要信息,引导舆论导向的记者,往往很难独善其身,坚持新闻理念、职业道德。对此,应建立媒体信用评价机制,由公众对媒体信用进行评价,将评价内容透明化,以此督促媒体重视信用,加强高素质新闻记者的教育与培养,促使新闻记者在报道中公正、客观、真实,推动我国新闻媒体向前发展。

(三)制定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准则

向公众传播新闻,将舆论导向向正确方向引导,是记者的主要责任。在群众了解社会事件过程中,记者报道的真实性与否,直接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对此,身为新闻记者,应具备教导的职业素养,能够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与公平。笔者认为,想要保障新闻记者播报内容的真实性,应制定客观的新闻报道准则,为新闻记者播报内容制定限制条件,以此有效保障新闻播报的公正性。

(四)塑造人文关怀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人文关怀。具有道德修养的记者,能够时刻将百姓事放在第一位,尽力报道,为弱势群体提供有力支持。在面对报道对象时,无论对象身份如何,身为记者,应时刻遵循公平原则,一视同仁,只有记者内心平等对待播报者,才能保障其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总之,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塑造人文关怀,用心做新闻,用心记录社会实践,服务群众。

四、总结

在社会发展中,新闻记者作为记录事实、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信息,应提高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保障新闻信息的公平性与真实性,推动新闻媒体长远发展。当前,在我国新闻媒体播报中,因某些新闻记者的失范,直接导致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传播盛行,新闻信息缺乏人文关怀。对此,国家与新闻媒体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建设,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提高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媒体信用评价机制;制定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准则;塑造人文关怀。保障新闻播报质量,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意义。

[1]陈庆彬.浅谈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J].魅力中国,2014(24):279-279.

[2]张吉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新闻记者素养[J].青春岁月,2014(23):66-66.

[3]关越.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失范现象和建设途径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190-190.

[4]周莉芸.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电视指南,2017(11):129-129.

猜你喜欢

有偿新闻媒体真实性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广告的真实性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