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音乐传播中的价值与作用
2018-03-28
新媒体对音乐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持久的。仅在音乐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就表现出了多维的价值与作用。尤其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环境的营造、对传播途径的拓展、对音乐需求的培育、对普及速度的提升以及传播产业化的形成、对雅俗共赏的实现等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与影响。为了更加清晰地解析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的这些影响,在此还有必要对“新媒体”的内涵进行重新的明确与说明。因此,后续的研究在结构上可以简单地分成两部分。
一、新媒体及其特点
探讨新媒体在音乐传播中的价值与作用,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新媒体及新媒体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之“新”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即,从时间的层面上分析,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术语。正是因为“新”的与众不同,它才使后边的“媒体”与传统的媒体有了明显的差异。这就正如下边的这则定义:广义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各种传输渠道和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手段或形式。[1]所以,在“新媒体”的外延上,可以把它简单地分为: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终端、数字化的移动播放设备,网络媒体等。
(二)新媒体的特点
仔细分析上边的界定,可以知晓新媒体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新媒体的外延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拓展。这就是说,因为“新媒体”之“新”具有相对性,所以,它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地涌出新的外延。其次,新媒体参与生活具有广泛性。新媒体参与生活的广泛性表现在它的适用范围及适用人群上。对于前者而言,数字电视几乎涵盖了全部世人业余生活;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它又拥有广泛的中青年群体。对于移动播放设备而言,它几乎是所有广场舞热爱者的必备。
二、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的价值与影响
新媒体在音乐传播中表现出来的价值与影响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与音乐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结合上边对新媒体的解析,参考音乐自身的特点,对新媒体给予音乐传播的影响我们进行如下的分析:
(一)营造了一个新的传播环境
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的第一个价值或者说是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新传播环境的营造上。在一则针对智能手机与音乐传播的研究文献中,如下的统计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根据速途研究院《2015年移动音乐市场报告》显示,在各类应用的使用率排行中,音乐类应用以77.2%的使用率排在了第四位,在休闲娱乐类的软件中排在第一位……习惯在移动端听音乐的用户占到了56.6%,而在PC端听音乐的用户仅占到22.4%,还有17.3%的用户在移动端和PC端使用参半,3.7%的用户表示不怎么听音乐。[2]
仔细分析这个数据可知,作为一个新媒体代表而存在的智能手机,它在音乐类的应用中以77.2%名列使用率排行榜的前茅。而这样的音乐传播环境在以往的音乐传播中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就是说,以智能手机为传播媒介的音乐传播环境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而相对手机用户而言,它的使用者又多以中青年为主,因此,无论是从传播媒介的层面上讲,还是音乐的使用用户上说,这种音乐的传播环境都是从未有过的。因此,我们说,新媒体构成了音乐传播的新环境。
(二)构建了一个新的传播途径
新媒体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构建了一个新的传播途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上解析:
首先,新媒体拓展了音乐的传播源。在新媒体的参与下,音乐作品的传播源已由传统单一的音乐制作者开始向音乐的爱好者、音乐的产业人等多个方面转变。在音乐网络平台上,不仅有对传统音乐作品的翻唱,而且还有音乐爱好者自录自制的音乐作品在传播。在微信软件的参与下,在全民K歌等软件的参与下,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成了音乐的传播主体。虽然这些人的音乐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却以手机为媒介把原已熟悉的音乐作品变得更熟悉了;把原本不熟悉的音乐作品也变得熟悉了。
其次,新媒体拓展了音乐传播的途径。在传统媒体的时候,音乐的传播途径相对单一。可是在新媒体的参与下,这原本单一的传播途径逐渐得到了拓展。例如,在广场上可以听到移动播放设备播出的作品;在智能手机里,可以随时下载新的音乐MV,在电脑上,可以随时通过各种音乐平台去搜寻自己喜爱的作品。几乎每一个家用汽车里都有车载音乐播放设备,几乎每一个公共场所都有互联网电视在播放着新的音乐作品。
再如,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这档音乐节目中。为了使经典的音乐作品能够快速地流传,节目组设置了一个新的传播途径:微信。当观众发现自己喜欢的音乐节目时,只要摇动一下自己的手机就可以把它分享出去,从而完成音乐作品的传播过程。这种传播途径,既减轻了作品下载的麻烦,也加快了音乐作品的传播速度。而究其原因,则与新媒体的参与是密切相关的。
(三)培育了一个新的音乐需求
对于新媒体所培育的音乐需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新媒体的出现使音乐用户改变在传统音乐播放中对音乐声音的单一需要。在新媒体的时代里,音乐用户对与乐曲相关的一切音乐因素都表现出极大的需求。在传统以唱片为媒介进行音乐传播的过程中,音乐用户对于音乐的需求只表现在声音上。可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声音、字幕、图像等都成了一种新需求。例如在那数字媒体播放的音乐MV作品里,既有相关歌曲的演唱声音,也有对歌词进行演示的字幕;既有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背景、图像,也有歌曲演唱者精彩的表演。所以说,新媒体的出现,它培育了一个有别传统音乐传播的需求。
其次,新媒体培育的音乐需求还表现在音乐参与生活范围的扩大化上。在一则对多媒体下对移动音乐的分类研究中,研究者把移动音乐分成了如下几类:社交类、曲库类、电台类等多种形式。[3]对于第一类而言,所谓的社交类是指在音乐的传播中融入社交类因素,从而拓展音乐的传播途径。例如,现在的歌厅就是如此。对于那些歌厅唱歌的人而言,他们在普及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交目的。比如,通过音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比如,通过音乐调整彼此的心情等。对于第二类而言,曲库类主要是针对音乐作品的点播服务而言。例如,网络上各种音乐平台都可以实现这样的点播功能。在付一定费用的前提下,用户可以欣赏自己喜欢的原唱音乐。对于第三类电台类而言,它可能实用于音乐的被动式传播。例如,当我们在收听交通广播的时候,节目中往往穿插一些音乐作品的演播;当我们在看电视连续剧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歌曲穿插在节目之中。再如,在参与广场锻炼的时候,舞蹈者的动作往往需要与一定的音乐节奏相符合。因此说,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人们对音乐的需求。
(四)促进了音乐传播的产业化
新媒体的出现使音乐的传播表现出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从音乐作品的创作策划到音乐作品的制作以及音乐作品的广告宣扬都体现出系统化、产业化的特点。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关于这档电视音乐节目的产业化运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者对《中国好声音》产业化成功实践有如下的总结:《中国好声音》都堪称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业界典范,其决赛日更是以平均收视率5.2%的好成绩,以广告收入超亿元的好表现,稳坐同期选秀及综艺类节目的头牌交椅。与此同时,从媒介运营的角度来看,《中国好声音》从节目的创意和内容生产,到市场推广和衍生产品开发,在产业链的建构与开发上可谓步步为营,成为泊来节目形态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实践的成功案例。[4]分析这段引文,可以发现如下的事实:首先,《中国好声音》的产业化收益,仅在其广告的层面上,它超亿元的收益是前所未有的。其次,《中国好声音》的产业化还体现在节目的制作上,从节目创意到衍生品的开发使其产业化更加完善。再次,《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还有赖于节目与新媒体的整合。通过手机APP软件可以观看全部的节目内容;利用网络可以通过电脑观看全部节目的音乐内容。特别是它各大媒体平台的合作,更使新媒体参与节目的传播成了可能。几个核心的网络平台都对其节目提供点播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观众有百分之八十多是通过网络或智能终端进行观看的。因此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新媒体的参与。
(五)实现了传播中的雅俗共赏
新媒体参与音乐的传播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价值,那就是它成功地实现了传播中的雅俗共赏。对于这一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解析:
新媒体是通过促进了音乐曲目的创新来实现雅俗共赏之目的的。中央电视台周六晚上播出的《经典咏流传》就是一则这样的例证。在这个节目的播出过程中,通过演唱者对传统经典诗词作品的重新创作,既起到了普及经典诗词作品的目的,也丰富了当代的音乐创作。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传统作品。对于这首古老音乐作品,既有演唱者个性化的创作,也有一位癌症音乐爱好者对其原始唱法的录像视频,甚至还有网友对它的翻唱。因此,这些人同台演出,成功地实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总之,新媒体在音乐传播中的价值与影响是多维的。对于新媒体这种多维价值与影响的分析,既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也可以让我们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我们对如何创新音乐传播途径的思考。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3-4.
[2]范明磊.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现状与转变[J].传媒,2016(02):76.
[3]邢晓丽.新媒体条件下音乐传播的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3):67.
[4]张雷,陈波.产业链视域下的《中国好声音》栏目运营策略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