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组织模式工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2018-03-28辜蜀嘉

四川水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构配件装配式标准化

辜蜀嘉

(成都大学 610106)

装配式建筑是利用专业可靠的连接方式将在工厂里预先生产制作的结构构件(PC构件)和建筑部品等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生产建造方式改变了传统施工现场手工建造方式,保持了建筑质量的均衡性,显著提升建筑质量,节约人力成本,提升了对建设各方都有利的生产效率,减少 90%以上建筑垃圾实现节能环保的社会效益。这些优势都使装配式建筑必然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阶段装配式成本目前仍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成本。作为市场推广重要因素的成本若没有竞争力,产业的推动和发展就没后劲。仅靠政府补贴来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以下就产业组织模式工业化方向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控制做一些探讨。

1 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与认证机制

1.1 建立健全权威性的标准化体系

近几年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符合国家强制性的安全标准,统一的载荷标准、模数、尺度等各方面等具体要求还待进一步完善。从小的方面看,一个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有自己的配件标准,生产出来配件也是系统化标准化的。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接口模式也不尽相同。从大的方面看,相关协会或者是政府部门在引领行业发展过程中,需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对于装配式的结构、尺度、模数等各方面配件构造有具体参数。这样配件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按照标准研发,确保生产能够有序发展。

1.2 建立标准化认证与市场准入机制

在已经建立标准化体系上,关注不同企业在生产配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对市场的正常推广秩序的影响。相关机构应建立一个标准化市场准入机制,对产品进行审核,符合标准才能进入市场。同时,为满足建筑不同功能造型差异等的非标构配件认证问题应提上日程。应建立一套快速可靠的非标构件认证许可流程和体系。这样既可以保证普通标准化构件推广和使用,满足一般性项目建设要求,又可根据项目特殊需求快速直接订购可靠的非标构配件,满足了差异化需求。

2 促进设计与施工流程的整合融合与协作合作

BIM数字化设计有助设计与施工深度整合融合与协作合作。从某种意义来说,设计与施工的深度整合融合与协作也是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必然结果。从产业组织模式角度有两种形式:设计施工一体化完全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协作模式。

2.1 设计施工一体化完全模式

设计施工一体化完全模式,即总承包模式(EPC)在装配式建筑中优势明显。建筑产业化是一个产业链技术体系,关乎建筑产业链上每个节点。不是一个PC工厂加一个吊装队伍就是产业化。要用的是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从技术的源头、设计的源头来控制成本。每个节点每个环节都要考虑下一个环节的实现性和经济性:设计关乎生产,生产关乎施工,施工关乎运营,环环相扣。每个节点环节若做不好做不细致都可能导致的工期延误、每个节点环节成本增加,总成本增加。成本的控制一定不是某一个节点上的控制,要从技术体系上、从研发上、从设计上进行控制,这是成本控制的源头,也是占成本比重最大的一块。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完全模式(EPC)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能够达到高度整合融合上述节点环节,以达到在工程实施中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控制成本。把设计和施工有效整合融合在一起,既为企业拓展新业务,也扩大企业生产发展规模。有条件的企业都正朝着大型设计施工完全一体化(EPC)方向发展。

2.2 设计施工一体化协作模式

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下,企业施工和设计是分开的,二者相互独立相互合作。因为市场需求形成协作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行业的发展。设计施工企业之间不断地磨合,不断交流,最终选出最佳协作合作伙伴,确定合作方式、优化具体的业务流程,分工协作求取最佳工作效率。合作双方在自身业务需求基础上,可独立承接其他项目。这种模式下,双方灵活性较大,能够选择最合适伙伴,既有独立性,又有合作性。在多样化基础上形成较固定的业务联盟。就目前设计施工现状来看,这种模式比较受欢迎,经常出现在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

3 推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向构配件制造业转型

3.1 企业组织集成化与中小型企业的转型

装配式建造方式最大特征即是高集成,而EPC正是我国建筑业由碎片化管理转向集成式管理的组织方式之一,集成化是集成式管理(EPC模式)和高集成建造方式具有的共同基因。通过建立能够全面发挥EPC集成优势的体系,利用市场规律,整合优化建筑全产业链上资源配置,将有助于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管控目标。EPC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更易发挥其集成和创新优势,形成项目整体效益。在装配式建筑实施中,总承包方可利用其一体化协同设计及采购等总承包管理经验和平台电商采购资源优势,有效充分发挥整体策划、统筹安排、协调运行管理职责,将推进设计、采购、施工的无缝衔接、协调作业。集成化管理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可在达成传统管理模式下现浇建筑几不可能完成的工期管控目标前提下,兼顾项目质量和成本的同时做到工程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

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对建筑施工企业要求更高,需专业的供应商分包商组建完整产业体系。目前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四个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二级三级资质企业数量众多,从事建设项目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低,效益不高。这类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转型成本相对低,可顺应行业发展,积极寻求转型,尽快向专业承包商、构配件制造商转型,并与大型总承包企业建立稳定供应与合作关系。在保证自身发展同时,也可保证大型总承包企业构配件采购需求,与大型核心企业形成稳定集成化企业组织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组织工业化进程。

3.2 地方政府应努力促进中小型企业转型

构配件生产场地非常大,同时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技术要求也相对复杂,属于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小型承包企业朝着这个方向转型有一定困难。地方政府可以在土地供应,资金筹措融资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如控制土地价格、减免税收、优惠贷款等。总承包单位数量得以适度控制,行业竞争可能会逐渐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这样大、中、小型企业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形成阶梯式产业链条。在增值税全面征收的背景下,阶梯产业链条和之前相比能够减免企业税收,降低企业成本。

4 结语

装配式建筑高成本原因之一,在于工业化生产技术与非工业化产业组织模式之间的矛盾。建筑业全面实现工业化,特别是产业组织模式工业化,将传统、粗放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转变为集约、高效的工业化生产制造方式,实现构配件生产社会化和标准化,核心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产业链组织集成化。通过行业内优化与组合,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绿色经济、规模经济,在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下实现成本可控甚至降低成本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1]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114-115.

[2]李丽红.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13(9):102—105.

[3]万连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途径研究[J].山西建筑,2015(23):222—223.

猜你喜欢

构配件装配式标准化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标准化简述
川藏铁路建设预制化生产物流运作管理模式研究
于发布《工业化建筑标准化部品和构配件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