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转型
2018-03-28
(毕节市广播电视台,贵州 毕节 551700)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逻辑以及信息传播机制发生转变,新闻的产生与传播开始注重多维度、全天候并向纵深推进,这意味着传统新闻媒体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全媒体的发展趋势,媒体转型既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受众、阅读需求以及传播机制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记者而言,加强新闻生产、巩固受众关系以及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进而打造与时俱进的新闻产品,实现生态化的新闻运作模式,是连接新媒体的主要途径,也成为是否能够成功转型的关键。
一、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报道的特征
(一)即时性
新媒体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新闻资讯在不同媒介上即时推送,即时性是互联网新闻媒体报道最为显著的特征,在触发机制的干预下,新闻报道能够借助传播渠道,在短时间内向受众推送,覆盖广大新闻受众。另外,即时性新闻输出还得益于传播渠道的拓展以及传统主体多元化,突破了传播媒介的限制。
(二)交互性
社交平台在新媒体中占有较大比重,现阶段,无论是新闻类App还是互联网聚合类资讯类App,都将用户交互作为移动产品的重要板块,并将活跃度作为评估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交互性体现了网络社情民意,互联网背景下新闻报道注重与受众,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的联动,这样才能深度剖析新闻事件,挖掘新闻价值。
(三)可视化
作为新兴的传媒形态,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报道形式更加多元化,各大新闻媒体在采编以及制作过程中都融入了互联网元素,突破了传统以声音以及图像为主的传播类型,这意味着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事件报道可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移动阅读是当前大众阅读的显著特征,而碎片化阅读容易导致新闻关注度下降,并且移动端阅读受限了设备尺寸,必须新闻报道进行深加工,才能提升设备匹配度,为激发受众阅读与分享,提升阅读体验创造条件。
二、传统媒体记者转型与角色重新定位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政治敏感性
新闻敏感通常被称为新闻嗅觉,主要是指新闻工作者在不同场景下挖掘新闻线索的能力的和意识,并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作为新闻采写的原始素材。主流媒体作为官方宣传的喉舌,新闻工作人员必须“讲政治、精专业、准服务”,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格调作用。具体而言,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媒体人员应关注传统媒体话语权流失现象,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明确体现媒体人的政治立场,即明确政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现场,这样才能增强新闻作品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并形成独特的新闻视角。以最近发生的“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为例,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凸显了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重要影响力,事件发生初期,部分网络媒体错误指责红色轿车女司机逆行引发坠江事故,从引发网络舆论对女司机的集体围攻,而后警情通报显示是公交车越过双实线撞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导致悲剧产生,此时又有媒体将矛头直指公交车驾驶员,并获取了事发当天凌晨5点24分手机K歌的记录,并质疑其存在疲劳驾驶,引起了网民关注和讨论,直到找到黑匣子才还原了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由此可见,部分媒体记者枉顾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片面追求热点,对坠江事件的报道严重失实,给“女司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网络舆论波动。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平衡新闻报道真实性与时效性,值得传统媒体记者深刻反思。
(二)推进媒体融合,打造融媒体平台
1.向新闻内容生产者转变
媒体融合的显著特征在于新闻生产开始向“新闻供给生态”转变,现有新闻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传统受官方或者专业记者把持的信息渠道逐渐开放,在“新闻供给生态”下,新闻通常由个体创业记者以及小型记者合作机构共同生产。所以对于新闻记者而言,需拓展新闻素材的搜集渠道,并对线索进行精加工,以应对多重新闻介质重合后,新闻质量下降的窘境。
2.向网络舆论引领者转变
舆论生态是新闻行业关注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渐增大,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开始转移至互联网领域。长期以来,网络舆论价值媚俗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缺乏舆论引导机制,针对互联网的舆情监控并不理想。所以基于此,传统媒体记者需将网络舆情监控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平台机制以及互动机制,严密跟踪受众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活动,通过建立用户画像,提升信息发布的针对性。
3.向矩阵媒体合作者转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具有密切联系,传统媒体记者需正视新媒体的发展动力,并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整合,才能形成合力,提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传统媒体记者需拓展工作思维,形成跨平台的思维模式,并针对不同平台进行内容优化,以匹配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微博为例,作为弱关系的社交平台,整体受众较为年轻,传统媒体记者在文字表达、排版以及配图等环节,以年轻人视角解读新闻事件,以激发读者的参与和分享。而微信则是强关系社交平台的典型代表,需充分解读腾讯平台的规范,这样才能降低信息发布风险,通过由于公众号开始流媒体转变,传统媒体记者还需对标题、主/次图以及摘要进行打磨,这样才能获得受众阅读,提升新闻的触达率。所以,新闻工作者需认真研究矩阵媒体的规则,这样才能提升整体工作能效。
(三)树立用户思维,提升新闻阅读体验
新媒体注重用户交互,并将可视化作为提升用户增强的主要手段,因此新闻记者应树立用户思维,不断提升新闻产品深度,增加终端用户的新闻阅读体验。新媒体重视与用户进行深入沟通,并将用户意见作为改善产品的重要参照。所以对于传统媒体受众而言,如果新闻产品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则会增加受众流失的风险。因此基于传统媒体记者视角,可从以下维度提升阅读体验,首先,建立个性化信息推送机制,对现有受众群体添加标签,比如时政新闻类、体育类、国内以及国际类等,并采集受众的访问行为,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作为个性化推送的参照标准。其次,全面覆盖“两微一端一抖”受众,现阶段,“两微一端一抖”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媒体记者应主动尝鲜,尝试不同类型的信息推送,增强与受众的黏性。再次,加强PGC和UGC,即从专业视角和用户视角为不同群体提供内容输出平台,引导其积极参与内容创作,并且鼓励用户创作优质内容,并对其进行奖励,通过搭建生态化的内容生产和分享平台,使读者、平台以及记者能够形成紧密的生态闭环,不仅提升了资讯的更新速度,还有助于提升新闻资讯的综合质量,所以传统媒体记者还必须树立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实现内容增值。最后,还应加强内容审查,规范舆论风险。无论处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型媒体,新闻工作都需要对新闻质量负责,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如果属于对新闻质量的管理,其负面影响则会急剧放大,给平台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内容审查应明确标准,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违规违法内容进行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用户禁言或者封号,严明平台纪律,使平台能够健康发展。
三、结语
在新媒体冲击下,对于传统新闻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媒体记者需要通过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政治敏感性。推进媒体融合,打造融媒体平台以及树立用户思维,提升新闻阅读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自身转型,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挖掘新闻价值的能力,进而提升新闻工作能效,适应新型媒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