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闻:传播特征、概念辨析与问题指向
2018-03-28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云南 楚雄 651600)
反转新闻属于一种信息传播实践的新命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反转现象愈演愈盛。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了第一时间获取和报道新闻,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导致部分媒体轻视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审查和编排,引起部分信息出现不真实、不准确现象,从而极易造成新闻信息的反转现象。
一、反转新闻的传播特征
(一)反转新闻不一定是“事实”反转
有关学者认为“反转新闻从本质上将属于一种新闻失实现象,或者说是一种以新闻的名义传播一些准确信息”。然而并非所有反转新闻都具有失真性问题,例如“博士论文八角卤鸡肉”事件,主要内容为孙灵霞发表的《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发表后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讨论,最初关注者的讨论焦点为该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最后经过孙灵霞本人对文章整体研究设计进行介绍,社会舆论才逐渐平息。此新闻中并不存在“新闻失实”现象,由此可见,反转新闻不一定都是事实性反转,也可能是公众意见性反转。
(二)片面性新闻容易出现反转现象
由于新闻从业者对信息了解不够透彻,只是根据一些片面性的图片、文字等内容然后按照个人想象撰写新闻稿件,这样的新闻其失真性非常高,从而极易造成新闻反转,重要原因为以下几点:第一,新闻撰写的目的性不纯,只是为了吸引民众的目光,以起到扩大传播范围的效果,新闻撰写人员将故事进行扩大,掩盖部分事实真相,从而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谨性;第二,在新闻传播出去后,人们通过对新闻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经过当事人对新闻事件进行反击,从而扭转新闻的舆论方向,成为反转新闻;第三,社会舆论更加倾向于弱者,例如“2015年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中”女大学生就是利用了大众的同情心理,从而进行了虚假新闻的传播,最后真相暴露在大众面前,出现了新闻的反转。
二、反转新闻概念辨析
(一)反转新闻的概念界定分析
现阶段,学术界对反转新闻还没有设定统一的定义,根据对相关资料研究显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代表性定义:第一,最初报道的新闻向反方向转变,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深入,事实真相逐渐浮现出水面,呈现在大众面前,并且表现出与之前的报道截然相反的态度;第二,相关新闻撰写者紧跟社会热点,从而引起大众关注,随着舆论的加剧,最后被证实与新闻的主题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第三,信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随着新闻信息的进一步被证实,事件经历最少一次的反转,与最初的新闻信息不符,并且此类新闻引起了较大的舆情波动。经过以上分析,第一条定义更加强调“公众态度转变”;第二条定义更加强调“信息事实反转”;第三条定义更加强调“事实要素与舆情波动反转”。
(二)反转新闻并不等于虚假新闻
通过对反转新闻和虚假新闻进行辨析,对认识反转新闻的本质有重要意义。对于虚假新闻的辨析一般从新闻的“真实性”入手,甘惜分先生在对新闻真实定义中曾提到:新闻的真实性不但要事例、人物、地点、时间等准确无误,同时新闻还需要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童兵先生认为“真实新闻一定要具有细节真实、总体真实以及揭示事物的本质三个特点”。
三、反转新闻的问题指向分析
(一)反转新闻具有凸显新媒体信息传播新常态的特点
反转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事件真实性现象,其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而反转新闻最近几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主要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关系。传统新闻传播时代,其传播途径相对较为局限,普通民众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开发和发展,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媒体”发声平台,同时对于一些新闻能够发表个人看法,并对于特定信息迅速围观,对其真实性进行多维审视,从而提高了新闻事件反转的发生率。
根据对反转新闻的传播特征分析显示,各大社交软件不但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方式,同时也是舆情发酵和转变的主要场所。由此可见,随着新媒体带来的方便和开放化特征的发展,对“反转新闻”的舆情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二)反转新闻只是反映新闻真实的一个认识过程
在对新闻真实性进行分析上,陈力丹先生曾提出过“新闻传播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指出“任何的报道只是对新闻事实做一个简单的、扬弃的、概括性质的报道,其不可能将事实原原本本的展现在大众面前”。由此可见,新闻报道不可能真正做到“有闻必录”,新闻产制过程中是对事实材料进行选择、加工的一个过程,很难做到对事件的具体报道,因此单一的信息无法真正做到客观、全面地还原事件的原有特点。例如“成都男子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由于视频中显示一位男司机将一位女司机逼停后进行殴打,随后此视频在网上被疯狂转载,很多网友纷纷谴责男子的施暴行为,最后通过四川新闻网提供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女司机曾多次突然变道,险些造成交通事故,随之舆情出现了巨大的反转。由于公众对事件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事件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大众面前后,引起了舆情的再次转变,因此公众对事件的态度会随着信息的动态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反转新闻体现了信息的复杂性
经过对媒体所发布的反转新闻分析可以看出,此类新闻之所以出现舆情反转,其与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化有重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新媒体环境下产生了“众声喧哗”现象,并且由于新闻传播主题的多元化造成了新闻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相关部门对新闻信息的监督力度较差,从而极易出现虚假信息现象;其二,反转新闻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媒体、市场、政府等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并且其中部分媒体为了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而过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极易造成信息审核不全面现象,或者只是选择性报道新闻的框架,从而出现“标签化”新闻事件发生。例如在媒体报道杭州高三女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事件过程中,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将其美国国籍以及父母是麻省理工学院高才生的背景刻意隐瞒,从而塑造出“寒门学霸”的励志形象。此类新闻事件发生相对较多,还存在一些采访过程中受访人员所描述的与事实不符现象,例如濮阳大学孟某为了救两名儿童落水死亡,事后被救助的女童母亲害怕担责,从而让孩子在采访过程中否认孟某救人身亡的事实,故意说成“依靠着栏杆玩”不慎落水溺亡,引起舆情反转,最后在目击者的证明下证实孟某为救人身亡,最终引起舆情二次反转。
(四)反转新闻挑战多元主体的传播责任
在对反转新闻进行分析中显示,不应该对反转新闻持“全盘否定”态度,除了一些虚假新闻被证实后引起的舆情反转外,还存在一些新闻之所以被“反转”,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新的信息被披露而引起的,此类事件发生对新闻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作用,成为一些追踪真相的“无影灯效应”。但反转新闻体现更多的是弊大于利,其不仅对媒体、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会伤害到当事人,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舆情反转新闻事件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媒体一定要做好新闻事件真实性的核实工作,恪守真实、客观的原则;第二,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虚假新闻制定相关的法律,降低虚假新闻的发生,对于一些热点舆情事件,及早介入调查,澄清事实真相。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反转新闻具有一定的传播特征。反转新闻不等同于虚假新闻,主要特点就是在新的信息出现后,大众对一些特定事件的态度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经过上文分析可得,在新闻报道中不应该一味地否定反转新闻,而应该深入地分析新闻中所蕴含的信息、真实性以及新闻的产制等,因此,反转新闻传播特征、概念辨析以及问题指向探究,能够充分应用到新闻制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