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类民生新闻栏目现状分析
——以齐鲁电视台《拉呱》栏目为例
2018-03-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一、引言
随着电视行业不断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地方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方言类电视节目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电视民生新闻
电视民生新闻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栏目形态,其为新闻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1月1日江苏台《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打破了呆板的新闻播报方式,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俨然成为行业的标杆。这档栏目的高收视率吸引了很多地方电视台的目光,很多地方电视台开始纷纷效仿这档栏目的制作。可以说,民生新闻栏目是地方电视台参与新闻竞争和新闻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明智选择。这一点,近些年从民生新闻遍地开花到其所彰显的强大的生命力足以证明。
所谓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的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也就是说,电视民生新闻和普通的民生新闻一样,仍然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希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同时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记者亲临现场调查、持续跟踪报道、进入角色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新闻价值、情感价值、娱乐价值于一身的电视新闻栏目。
(二)方言类电视节目
段莉、卢家银,在《方言作品传播技巧浅析》一文中,将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出现的以某地方方言为主要传播语言,借助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具有音频传播功能的媒介,以音像制品、影视作品等形式为传播方式,通过先行的市场化发行渠道公开传播的文化产品,我们统称为方言作品。而按照《广播电视辞典》对电视节目的解释,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节目系统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方言在方言类电视节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方言可以拉近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用最亲切的语言聊身边的事儿,这也是方言类电视节目一大特色。
三、《拉呱》节目的成长历程
(一)独具地方特色的节目名称
“拉呱”是山东方言,意思就是聊天,从这个接地气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齐鲁电视台打造的这档栏目就是针对百姓生活,走进百姓生活,了解民生常态。
(二)节目内容
《拉呱》是每天下午五点二十五分播出,因为这个时间点是济南人民下班的时间,观众可以边做饭边收看电视,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对于新闻信息的关注度不高,属于伴随式观看,对于节目质与量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这档节目针对的人群为文化程度不高的乡村城镇居民,所以节目选取的新闻内容以济南周边地区的新鲜事、稀罕事为主,比如说,婆媳关系、邻里纠纷,小偷盗窃,遭人坑骗。新闻内容五花八门,很多坑人受骗的案例也会让大家引以为戒,掌握防盗知识,不再上当受骗。
(三)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小么哥是一名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曲艺演员,是著名相声演员唐爱国的徒弟,说相声出身也会山东快书。
小么哥体态丰腴,身穿牛仔裤和白色T恤,休闲朴素。在播报咨询的时候,小么哥会亲切的称呼新闻中的人物为“大哥” “大婶”等比较亲切的称呼,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方言类民生节目的特点,主持人播报咨询用的是济南方言,现在很多乡镇居民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对家乡话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小么哥的家乡话主持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更像是拉家常的邻家大哥。
节目中除了有主持人这个主角之外,还设置了“捧角儿”角色,节目中的“捧角儿”角色又称“搭词儿”,他会在主持人认真讲述某一个事件或者是即将介绍某一个事件的时候,突然进入到演播间,用吐槽的方式介绍接下来的新闻资讯,这种顺其自然的表演方式会把观众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真实感。
(四)朴素、简约的演播环境
这档节目的演播室布置相当简单,一家屏风、一堵围墙、一张书桌。这种演播室的设计很像是一个说评书的现场,屏风的设计典雅,这个演播室也是白色为主,显得很素雅,干净。小么哥本身就是相声演员出身,再手持一把扇子,往桌子后边一站,济南方言一出口,宛若一个说书人,这也是为什么主持人要站着播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亲民、爱民的互动环节
“开门送电视”是互动环节的主题。每当节目的播出时段,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会去到每家每户,如果去到的这家正在收看《拉呱》节目直播,将会送一台电视。这种互动环节增加了节目的收视率,让观众意识到收看节目是有大奖可得的,所以,很多观众带有目的地收看节目。电视好歹是个大件儿,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因为人人都喜欢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开门送冰箱”这个环节狠狠地抓住了观众的胃口,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六)节目存在的弊端
1.节目品味有待提高
《拉呱》这档节目针对的是三十岁左右文化程度不高的城镇群体,所以播出内容不具备新闻价值,筛选标准较低,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新闻热点,降低节目的播出水准。
2.不文明的方言使用,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方言类电视节目之所以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就是因为原生态的语言,顺应了当地居民的语言习惯,产生了极大的亲切感。但是,不正确使用方言就会给很多孩子带来负能量。
3.播报过于娱乐化
小么哥是相声出身,并不是科班出身,在播报时可能用词不是那么准确。在他和“捧角”搭档表演时,夸张的表演方式会吸引很多的观众,但是主持人的情绪也会牵连到新闻的客观性,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四、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生存状态
(一)资源缺失
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和央视、省级卫视的民生新闻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受众群体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资金的投入程度决定了题材选择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民生新闻的记者来说,他们要付出比一般记者更多的努力,遇到危险指数也是很大的。但是,他们的工资却很低,所以,很多专业的高才生都不想去这个职业,从而形成人才的流失,使得地方民生新闻不能朝着很高的发展水平前进。
(二)题材的局限性
地方电视的特点就是“本土化”,所以说地方电视新闻媒体只能立足于解决当地的民生问题,在选择题材上是没有办法与央视和省级卫视相媲美,有很大的局限性。
地方媒体的受众群体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影响力相对较小,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当地的群众乐于接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奇闻异事。
(三)监督力度不够
媒体作为党和政府与观众之间的沟通线,有责任和义务为党和政府做宣传。同时,有关条例条文规定,媒体不得同级党委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媒体作为监督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市县级的电视新闻栏目来说,对于一些敏感的事件的曝光可能会受到上级的打压,政府为了避免一些敏感事件会影响到城市形象,所以会尽量的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来维护市容市风,媒体的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
通过观看《拉呱》往期的报道,我们会发现报道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居多,很少有重大曝光题材的播出,不是节目组的采访能力不足,而是受到上级的制约和限制。
地方电视台现在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分别是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和“三网重构”等新兴媒体,要想取得高关注度和高收视率,就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方言类民生新闻作为地方台重要的节目样式,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所处地位,在学习央视、省级卫视的节目制作策略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