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2018-03-28彭智敏

长江技术经济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高质量

彭智敏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为全国人民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和路线图。报告中不仅多次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高水平发展,而且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这一重要的思想,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1.1 新时代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2 新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1.3 关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4 区域协调发展与长江经济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到长江经济带发展,第一次是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第二次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包括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 制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生态环境功能弱化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自然资源条件最佳的区域之一,水土资源丰富,矿产种类齐全,森林湖泊广布。正是这些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诞生了“天府之国”“湖广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黄山归来不看岳”等著名的农业基地、经济中心和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但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不协调性明显增加。其表现一是“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中生态功能长期被忽略,生态空间逐渐萎缩,如位于长江中游的我国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面积从5200km2和4350km2分别减少至不足3000 km2和2600多km2。白鳍豚消失、“四大家鱼”产量显著下降就是生态功能下降的后果。特别是近十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剧烈。其中,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加44.6%,农田面积减少8.7%;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面积减少了3.2%,天然林、灌丛、草地和沼泽等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均有所减少。二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目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约为4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超过20%;长江流域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的58%,湿地面积大幅萎缩、质量下降,湿地的生态功能退化非常严重。三是污染物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大。长期的资源环境超载、污染物排放量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目前长江经济带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超过全国平均值的一倍以上,中上游地区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强度分别超出全国平均值11%和24%;如部分危险化学品码头、排污口与城市取水口相互混杂,降低了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和原有功能;岸线的不合理开发导致了河湖连通性降低、生态系统割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大。

2.2 综合性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水平不高

长江航运条件优越,历来水运发达。但与“把全流域建设成为黄金水道”的要求相比,差距还非常明显。一是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以水运为枢纽的多式联运系统普遍处在起步阶段。长江干线航道目前虽都已达到国家高等级航道标准,但“两头深(上下游)、中间浅(中游)”的现状导致了“两头通(上下游)、中间堵(中游)”,这表明现有的航道标准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港口集疏运方式以公路为主,以铁路、水路为辅,以港口为枢纽的集装箱铁水联运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枢纽港阳逻港的进港铁路最近才投入使用。铁水、公水、江海联运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组织不衔接、信息共享不通畅、通关服务不配套,多式联运发展滞后,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不足2%。三是港口数量多与低水平共存,同质化竞争严重。长江干线上除了四大航运中心之外,各省市甚至大部分县市各自建设了许多的多用途码头和集装箱码头,这些码头、港口一部分设施老化,一部分产能过剩。特别是近些年一些民营企业看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巨大商机,纷纷进军航运业,新建或扩建港口,造成长江沿线多个区域港口密度较大,腹地互有交叉,功能部分重复。由于产量过剩,为争取更多货运资源和保持市场份额,不少港口间采用低价竞争、行政干预等多种手段争夺客户,造成港口间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加剧。

高等级交通运输结构仍然存在短板。一方面,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建设突飞猛进,如横贯东西的沪昆高铁、沪蓉高速、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相继建成,成都第二航空港正在建设之中,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上海的地铁长度世界第一。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长江中上游的部分县还没有通高速公路,广大乡镇尤其是山区、库区、贫困地区公路等级还比较低,导致物流成本高,群众出行不方便。沿江高铁迟迟不能确定,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拥挤、公共交通供给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3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长期存在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流域经济带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产业密集带,其汽车、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等数十个产业的规模、产值均居世界大河前列。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江苏、浙江、四川、湖北、湖南GDP进入全国前十强,但除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和湖北外,大部分省市的人均GDP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省市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高、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发展潜力不大。

以湖北为例,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2016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4.2%,低于全国水平7.4个百分点,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协调性不佳,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农业、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物流、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从服务业内部看,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3%,低于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仅占比6%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从工业结构看,2016年重工业总产值占比为63%,私营工业企业数和总资产分别只占全国的4.0%和3.0%,17个千亿行业中建材、纺织、钢铁、有色等行业份额较大,轻重比例失调、民营经济体量较小、产能过剩产业占比较高问题凸显,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3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全面贯彻“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精神

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明显退化的威胁,以及11省市继续大开发的冲动,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既是尊重自然规律,也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这个指导思想实施两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的协调性、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然而,和全国其他区域一样,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精神,以保护好一江清水、搞好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为基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绿色发展之中,逐步变“生态赤字”为“生态盈余”,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3.2 加快以“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为核心的长江立体交通走廊建设

高质量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既是助推长江经济带成为一个联系密切、物流运输方便的高水平流域经济带的基础和条件,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长江经济带不仅拥有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内河航运系统,而且铁、水、公、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全。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最大限度发挥出长江的综合运输效益,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

未来,长江经济带要一如既往地充分利用长江这一天然优势,在全力做好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同时,加快实施沿江高铁、重庆长江上游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升交通运输品质,完善交通网络结构。

3.3 实施以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为目标的高质量长江产业战略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即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优势。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目前,长江经济带上虽然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密集,但总体上看,大部分省市的研发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大科研成果较少,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少。这种状况要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不仅要发挥现有的科教资源优势,而且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不断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现有资源的潜能,在推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与产品的同时,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

三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不仅能带来新技术、新产品,而且能够带来新观念、新体制。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各地的开放条件和基础大不相同,但都有推动全方位开放的责任。目前,除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外,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对外贸易在全国的比重均低于其GDP占全国的比重,这种状况不利于形成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因此,这些省市要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作为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方向,以建立自贸区为抓手,在继续抓好“引进来”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创造条件,对接“一带一路”。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各地对外开放能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长江之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